鹿鼎记无删减阅读
|
![]() |
|
三围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鹿鼎记 作者:金庸 | 书号:2015 时间:2016/10/5 字数:19890 |
上一章 第三十七回 辕门谁上平蛮策 朝议先颁谕蜀文 下一章 ( → ) | |
韦小宝带回罗刹国使臣,不一⽇来到京北。康亲王、索额图等王公大臣见他归来,无不又惊又喜。那⽇他带同⽔师出海,从此不知所踪,朝廷数次派人去查,都说大海茫茫,不见踪迹,竟无一艘兵船、一名士兵回来。康熙只知他这一队人在大洋中遭遇飓风,已经全军覆没,每当念及,常自郁郁。消息报进宮中,康熙立时传见。 韦小宝见康熙満脸笑容,叩拜之后,略述别来经过。康熙这次派他出海,主旨是剿灭神龙教、擒拿假太后,现下听说神龙岛已经攻破,假太后虽未擒到,却和罗刹国结成了朋友。康熙自从盘问了蒙古派赴昆明的使臣罕帖摩后,得悉吴三桂勾结罗刹国、蒙古、西蔵三处強援,深以为忧,至于尚耿二藩及台变郑氏反较次要。他见韦小宝无恙归来,已是喜 ![]() ![]() ![]() 这些句子,本是陆⾼轩作来颂扬洪教主的,此时韦小宝念将出来,虽然微感不伦不类,但“并世崇敬”、“文武能圣”等语,却也是善祷善颂。众大臣听得都不住点头。康熙知道韦小宝肚中全无货⾊,这些文辞古雅的句子,决不能随口译出,必是预先请了 ![]() 退朝之后,康熙召了汤若望和南怀仁二人来,命他们去见罗刹使臣。南怀仁是比利时国人,言语和法兰西相同,那罗刹使臣会说法兰西话,两人言语相通。南怀仁称颂康熙英明仁惠,古往今来帝王少有其比,说得那使臣大为折服。次⽇,康熙命汤若望、南怀仁二人在南苑 ![]() ![]() ![]() 韦小宝想起施琅、⻩总兵等人,何以竟无一人还报,想必是因主帅在海上失踪,他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红人,皇上震怒,必定会以“失误军机、临阵退缩、陷主帅于死地”等等罪名相加,大家生怕杀头,就此流落在通吃岛附近海岛,再也不敢回来了。満洲兴兵之初,军法极严,接战时如一队之长阵亡而部众退却奔逃,往往全队处死,至康雍年间,当年遗法犹存,是以旗兵精甚,所向无敌。韦小宝于是派了两名使者,指点了通吃岛和神龙岛的途径,去召施琅等人回京。这⽇康熙召韦小宝到上书房,指着桌上三通奏章,说道:“小桂子,这三道奏章,是分从三个地方来的,你倒猜猜,是谁的奏章?”韦小宝伸长了头颈,向三道奏章看了几眼,全无头绪可寻,说道:“皇上得给一点儿因头,奴才这才好猜。”康熙微微一笑,提起右掌虚劈,连做了三下杀头的势姿。韦小宝笑道:“啊,是了,是大…大奷臣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家伙的奏章。”康熙笑道:“你聪明得很。你再猜猜,这三道奏章中说的是甚么?”韦小宝搔头道:“这个可难猜得很了。三道奏章是一齐来的么?”康熙道:“有先有后,⽇子相差也不很远。”韦小宝道:“三个大奷臣都不怀好意,想的是一般心思。奴才猜想他们说的话都差不多。”康熙伸掌在桌上轻轻一拍,说道:“正是。第一道奏章是尚可喜这老家伙呈上的,他说他年纪大了,想归老辽东,留他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我就批示说,尚可喜要回辽东,也不必留儿子在广东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了消息,便先后上了奏章。”拿起一道奏章,说道:“这是吴三桂这老小子的,他说:‘念臣世受天恩,捐糜难报,惟期尽瘁藩篱,安敢遽请息肩?今闻平南王尚可喜有陈情之疏,已蒙恩览,准撤全藩。仰持鸿慈,冒⼲天听,请撤安揷。’哼,他是试我来着,瞧我敢不敢撤他的藩?他不是独个儿⼲,而是联络了尚可喜、耿精忠三个一起来吓唬我!” 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这是耿精忠的,他说:‘臣袭爵二载,心恋帝阙,只以海氛叵测,未敢遽议罢兵。近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前旨。伏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余载,仰恳皇仁,撤回安揷。’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福建,相隔万里,为甚么两道折子上所说的话都差不多?一面说不能罢兵,一面又说恳求撤回。这几个家伙,还把我放在眼里吗?”说着气忿忿的将奏章往桌上一掷。 韦小宝道:“是啊,这三道奏章,大逆不道之至,其实就是造反的战书。皇上,咱们这就发兵,把三个反贼都捉到京师里来,満门…哼,全家男的杀了,女的赏给功臣为奴。”他本想说“満门抄斩”,忽然想起阿珂和陈圆圆,于是中途改口。康熙道:“咱们如先发兵,倒给天下百姓说我杀戮功臣,说甚么鸟尽弓蔵,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着三人的动静。若是遵旨撤藩,恭顺天命,那就罢了;否则的话,再发兵讨伐,这就师出有名。” 韦小宝道:“皇上料事如神,奴才拜服之至。好比唱戏:皇上问道:‘下面跪的是谁啊?’吴三桂道:‘臣吴三桂见驾。’皇上喝道:‘好大胆的吴三桂,你怎不抬起头来?’吴三桂道:‘臣有罪不敢抬头。’皇上唱道:‘你犯了何罪?’吴三桂道:“奴才不肯撤藩,想要造反。’皇上喝道:‘呔,大胆的东西!韦小宝!’我就一个箭步,上前跪倒,应道:‘小将在!’皇上叫道:‘令箭在此!派你带领十万大兵,讨伐反贼吴三桂去者!’奴才接过令箭,叫声:‘得令!’飞起一腿,往吴三桂庇股上踢去,登时将他踢得庇滚尿流,呜呼哀哉!” 康熙哈哈大笑,问道:“你想带兵去打吴三桂?”韦小宝见他眼光中有嘲弄之⾊,知道小皇帝是跟自己开玩笑,说道:“奴才年纪这么点儿,又没甚么本事,怎能统带大军?最好皇上亲自做大元帅,我给你做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搭桥,浩浩 ![]() ![]() 康熙给他说得心中跃跃 ![]() 次⽇清晨,康熙召集众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议军国大事。韦小宝虽然连升了数级,在朝廷中还是官小职微,本无资格上太和殿参与议政。康熙下了特旨,说他曾奉使云南,知悉吴藩內情,钦命陪驾议政。小皇帝居中坐于龙椅,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等大臣分班站立,韦小宝站在诸人之末。康熙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 ![]()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发⽩须,年纪甚老,说道:“以臣愚见,朝廷该当温旨慰勉,说三藩功勋卓著,皇上甚为倚重,须当用心办事,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应毋庸议。”康熙道:“照你看,三藩不撤的为是?”卫周祚道:“圣上明鉴:老子言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据,那‘佳’字乃‘惟’字之误,‘惟兵不祥’,那更加说得明⽩了。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韦小宝暗暗纳罕:“这老家伙好大的胆子,在皇上跟前,居然老子长、老子短的。皇上却也不生气。”他可不知这老子是古时的圣人李耳,却不是市井之徒的自称。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有征伐之事,不免生灵涂炭。你们说朕如下温旨慰勉,不许撤藩,这事就可了结么?”文华殿大学士对喀纳道:“皇上明鉴:吴三桂自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安宁,蛮夷不扰,本朝南方迄无边患,倘若将他迁往辽东,云贵一带或有他患。朝廷如不许撤藩,吴三桂感 ![]() 户部尚书米思翰道:“自古圣王治国,推重⻩老之术。西汉天下大治,便因萧规曹随,为政在求清净无为。皇上圣明,德迈三皇,汉唐盛世也是少有其比。皇上冲年接位,秉政以来,与民休息,协和四夷,天下俱感恩德。以臣浅见,三藩的事,只是依老规矩理办,不必另有更张,自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圣天子垂拱而治,也不必多 ![]() 索额图见他头摇,误会其意,以为是叫自己也反对撤藩,心想他明⽩皇上真正心意,又见康熙对众人的议论不置可否,料想小皇帝必定不敢跟吴三桂打仗,说道:“吴、尚、耿三人都善于用兵,倘若朝廷撤藩,三藩竟然抗命,云南、贵州、广东、福建、广西五省同时发兵,说不定还有其他反叛出兵响应,倒也不易应付。照奴才看来,吴三桂和尚可喜年纪都老得很了,已不久人世,不妨等上几年,让二人寿终正寝。三藩⾝经百战的老兵宿将也死上一大批,到那时候再来撤藩,就有把握得多了。”康熙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是老成持重的打算。”索额图还道是皇上夸奖,忙磕头谢恩,道:“奴才为家国计议大事,不敢不尽忠竭虑,以策万全。康熙问大学士图海道:“你文武全才,深通三韬六略,善于用兵,以为此事如何。”图海道:“奴才才智平庸,全蒙皇上加恩提拔。皇上明见万里,朝廷兵马精良,三藩若有不轨之心,谅来也不成大事。只是若将三藩所部数十万人一齐开赴辽东,却也颇有可虑之处。”康熙问道:“甚么事可虑?”图海道:“辽东是我大清 ![]() ![]() ![]() 康熙问兵部尚书明珠:“明珠,此事是兵部该管,你以为如何?”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満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也⾼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韦小宝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満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庇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为师才是。这家伙⽇后飞⻩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来听你说歌功颂德的言语。”明珠磕头道:“圣上明鉴:奴才这不是歌功颂德,的的确确是实情。自从兵部得知三藩有不稳的讯息,奴才⽇夜担心,思索如何应付,万一要用兵,又如何调兵遣将,方有必胜之道,总是要让主子不 ![]() 众大臣听了,心中都暗暗骂他无聇,当众谄谀,无所不用其极,但也只得随声附和。 康熙道:“韦小宝,你到过云南,你倒说说看:这件事该当如何?” 韦小宝道:“皇上明鉴:奴才对家国大事是不懂的,只不过吴三桂对奴才说过一句话,他说:‘韦都统,以后有甚么变故,你不用发愁,你的都统职位,只有上升,不会下降。’奴才就不懂了,问他:‘以后有甚么变故啊?’吴三桂笑道:‘时候到了,你自然知道。’皇上,吴三桂是想造反。这件事千真万确,这会儿只怕龙袍也已做好了。他把自己比作是猛虎,却把皇上比作是⻩莺。”康熙眉头微蹙,问道:“甚么猛虎、⻩莺的?”韦小宝磕了几个头,说道:“吴三桂这厮说了好些大逆不道的言语,奴才说甚么也不敢转述。”康熙道:“你说好了,又不是你自己说的。”韦小宝道:“是。吴三桂有三件宝贝,他说这三件宝贝虽好,可惜有点儿美中不⾜。第一件宝贝,是一块鸽蛋那么大的红宝石,当真 ![]() 众大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均想:“宝石很大,可惜帽子太小。”这句话言下之意,显是头上想戴顶皇冠了。韦小宝道:“他第二件宝贝,是一张⽩底黑纹的⽩老虎⽪。奴才曾在宮里服侍皇上,可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老虎⽪。吴三桂说,这种⽩老虎几百年难得见一次,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打到过,朱元璋打到过,曹 ![]() ![]() 康熙道:“他这三句话,都不过是比喻,未必是有心造反。”韦小宝道:“皇上宽洪大量,爱惜奴才。吴三桂倘若有三分良心,知道感恩图报,那就好了。只可惜他就会向朝中的王公大臣送礼,这位⻩金一千两,那位⽩银两万两,出手阔绰得不得了。那三件宝贝,却又不向皇上进贡。”康熙笑道:“我可不贪图他甚么东西。”韦小宝道:“是啊,吴三桂老是向朝廷要饷银,请犒赏,银子拿到手,倒有一大半留在京北,送给了文武百官。奴才对他说:‘王爷,你送金子银子给当朝那些大官,出手实在太阔气了,我都代你⾁痛。’吴三桂笑道:‘小兄弟,这些金子银子,也不过暂且寄在他们家里,让他们个个帮我说好话,过得几年,他们会乖乖的加上利钱,连本带利的还我。’奴才这可不明⽩了,问道:‘王爷,财物到了人家手里,怎样还会还你?这是你心甘情愿送给他们的,又不是人家向你借的,怎么还会有利钱?’吴三桂哈哈大笑,拍拍我肩膀,拿了一只锦缎袋子给我,说着:‘小兄弟,这是小王送给你的一点小意思,盼你在皇上跟前,多给我说几句好话。皇上若要撤藩,你务必要说,这藩是千万撤不得的。哈哈,你放心好了,这些东西,我将来不会向你讨还。’” 韦小宝一面说,一面从怀里摸出一只锦缎袋子,提在手中,⾼⾼举起,人人见到袋上绣着“平西王府”四个红字。他俯下⾝来,打开袋口,倒了转来,只听得玎玎当当一阵响,珍珠、宝石、翡翠、美⽟,数十件珍品散在殿上,珠光宝气,耀眼生花。这些珠宝有些固是吴三桂所赠,有些却是韦小宝从别处纳来的贿赂,一时之间,旁人又怎能分辨?康熙微笑道:“你到云南走这一遭,倒是大有所获了。”韦小宝道:“这些珍珠宝贝,奴才是不敢要的,请皇上赏了别人罢。”康熙笑嘻嘻的道:“是吴三桂送你的,我怎能拿来赏给别人?”韦小宝道:“吴三桂送给奴才,要我在皇上面前撒谎,帮他说好话,说万万不能撤藩,奴才对皇上忠心耿耿,不能贪图一些金银财宝,把反贼说成是忠臣。但这么一来,收了吴三桂的东西,有点儿对不起他。反正普天下的金银财宝,都是皇上的物事。皇上赏给谁,是皇上的恩德,用不着吴三桂拿来做好人,收买人心。” 康熙哈哈一笑,说道:“你倒对朕 ![]() ![]() ![]() ![]() 明珠脑筋最快,立即说道:“韦都统少年英才,见世明⽩,对皇上⾚胆忠心,深⼊吴三桂的虎⽳,探到了事实真相,当真令人好生佩服。若不是皇上洞烛机先,派遣韦都统亲去探察,我们在京里办事的,又哪知道吴三桂这老家伙深蒙国恩,竟会心存反侧?”他这几句话既捧了康熙和韦小宝,又为自己和満朝同僚轻轻开脫,跟着再坐实了吴三桂的罪名。太和殿上,人人均觉这几句话甚为中听,诸大臣本来都惴惴不安,这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康亲王和索额图原跟韦小宝 ![]() ![]() 他念到这里,顿了一顿。众大臣一齐发出嗡嗡、啧啧之声,赞扬皇上的御制宏文。 巴泰轻轻咳嗽一声,把脑袋转了两个圈子,便如是欣赏韩柳欧苏的绝妙文章一般,然后拉长调子,又念了起来:“王夙笃忠贞,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岩疆,释朕南顾之忧,厥功懋焉!”他念到这里,顿了一顿,轻轻叹道:“真是好文章!”索额图道:“皇上天恩,吴三桂只要稍有人 ![]() “但念王年齿已⾼,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揷。兹特请某某、某某,前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上,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觏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揷事宜,已饬所司饬庀周详。王到⽇,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此。”巴泰音调铿锵,将这道上谕念得抑扬顿挫。念毕,众臣无不大赞。明珠道:“‘旦夕觏止,君臣偕乐’这八个字,真叫人感 ![]() 康熙道:“最好吴三桂能奉命归朝,百姓免了一场刀兵之灾,须得派两个能说会道之人云南宣谕朕意。”众大臣听皇帝这么说,眼光都向韦小宝瞧去。韦小宝给众人瞧得心慌,心想:“乖乖弄的东,这件事可不是玩的。上次送新媳妇去,还险些送了 ![]() ![]() 明珠见韦小宝面如土⾊,知他不敢去,便道:“皇上明鉴:以能说会道而言,本来都统韦小宝极是能⼲。不过韦都统为人嫉恶如仇,得知吴三桂对皇上不敬,恨他⼊骨,多一半见面就要申斥吴三桂,只怕要坏事。奴才愚见,不如派礼部侍郞折尔肯、翰林院学士达尔礼二人前去云南,宣示上谕。这两人文质彬彬,颇具雅望,或能感化顽恶,亦未可知。”康熙一听,甚合心意,当即口谕折尔肯、达尔礼二人前往宣旨。众大臣见皇帝撤藩之意早决,连上谕也都写定了带在⾝边,都深悔先前给吴三桂说了好话。这时人人口风大改,说了许多吴三桂无中生有的罪状,当真是大奷大恶,罪不可赦。康熙点点头,说道:“吴三桂虽坏,也不至于如此。大家实事求是,小心办事罢。”站起⾝来,向韦小宝招招手,带着他走到后殿。韦小宝跟在皇帝⾝后,来到御花园中。康熙笑道:“小桂子,真有你的。若不是你拿了那袋珍珠宝贝出来,抖在地下,***那些老家伙,还在给吴三桂说好话呢。”韦小宝道:“其实皇上只须说一声‘还是撤藩的好’,大家还不是个个都说‘果然是撤藩的好’。只不过要他们自己说出口来,比较有趣些。”康熙点点头,说道:“老家伙们做事力求稳当,所想的也不能说全都错了。不过这样一来,吴三桂想几时动手,就几时⼲,一切全由他来拿主意,于咱们可大大不利。咱们先撤他的藩,就可打 ![]() ![]() 韦小宝近年在各地行走,听到汉人咒骂鞑子的语言果是不少,汉人人数众多,每有一百个汉人,未必就有一个満洲人,倘若天下汉人都造起反来,満洲人无论如何抵挡不住,然而咒骂鞑子的人虽多,痛恨吴三桂的更多。他想到此节,说道:“皇上望安,普天下的汉人,没一个喜 ![]() ![]() ![]() ![]() ![]() 韦小宝道:“你做一百年皇帝,我就跟你当一百年差,做不做大官倒不在乎。”康熙笑道:“做六十年皇帝还不够么?一个人也不可太不知⾜了。”顿了一顿,说道:“小桂子,这次我派你去扬州,让你⾐锦还乡。”韦小宝听得“去扬州”三字,心中突的一跳,问道:“甚么叫⾐锦还乡哪?”康熙道:“你在京里做了大官,回到故乡去见见亲戚朋友,出出风头,让大家羡慕你,那不 ![]() ![]() ![]() ![]() 康熙点了点头道:“忠臣烈士,遗爱自在人心。原来百姓们供奉了九纹龙史进的灵位,焚香跪拜,其实是纪念史可法。小桂子,你家那个是甚么院子啊?”韦小宝脸上一红,道:“皇上,这件事说起来又不大好听了。我们家里开了一家堂子,叫作丽舂堂,在扬州算是数一数二的大 ![]() ![]() ![]() ![]() 韦小宝长长吁了口气,说道:“皇上,你这番恩典可真太大了。我得向你真心诚意的磕几个头才行。”说着爬下地来,冬冬冬的磕了三个响头。康熙笑问:“你以前向我磕头,不是真心诚意的么?”韦小宝微笑道:“有时是真心诚意,有时不过敷衍了事。”康熙哈哈一笑,也不以为忤,心想:“向我磕头的那些人,一百个中,倒有九十九个是敷衍了事的,也只有小桂子才说出口来。”韦小宝道:“皇上,你这个计策,当真是一箭 ![]() ![]() ![]() 康熙伸手在他肩头重重一拍,笑道:“对!咱们须得大肆宣扬,忠心报主才是好人。天下的百姓哪一个肯做坏人?吴三桂不起兵便罢,若是起兵,也没人跟从他。”韦小宝道:“我听说书先生说故事,自来最了不起的忠臣义士,一位是岳飞岳爷爷,一位是关帝关王爷。皇上,咱们这次去扬州修忠烈祠,不如把岳爷爷、关王爷的庙也都修上一修。”康熙笑道:“你心眼儿 ![]() ![]() 康熙道:“河南省王屋山,好像有吴三桂伏下的一支兵马,是不是?”韦小宝一怔,应道:“是啊。”心想:“这件事你若不提,我倒忘了。”康熙道:“当时你查到吴三桂的逆谋,派人前来奉知,我反而将你申斥一顿,你可知是甚么原因?”韦小宝道:“想来咱们对付吴三桂的兵马还没调派好,因此皇上假装不信,免得打草惊蛇。”康熙笑道:“对了!打草惊蛇,这成语用得对了。朝廷之中,吴三桂一定伏有不少心腹,我们一举一动,这老贼无不知道得清清楚楚。王屋山司徒伯雷的事,当时我如一加查究,吴三桂立刻便知道了。他心里一惊,说不定马上就起兵造反。那时朝廷的虚实他甚么都知道,他的兵力部署甚么的,我可一点儿也不知,打起仗来,我们非输不可。一定要知己知彼,才可百战百胜。” 韦小宝道:“皇上当时派人来大骂我一顿,満营军官都知道了。吴三桂若有奷细在我兵营里,必定去报告给老家伙知道。老家伙心里,说不定还在暗笑皇上胡涂呢。”康熙道:“你这次去扬州,随带五千兵马,去到河南济源,突然出其不意,便将王屋山上的匪窟给剿了。吴三桂这一支伏兵离京师太近,是个心腹之患。” 韦小宝喜道:“那妙得紧。皇上,不如你御驾亲征,杀吴三桂一个下马威。”康熙微笑道:“王屋山上只一二千土匪,其中一大半倒是老弱妇孺,那个姓元的张大其辞,说甚么有三万多人,全是假的。我早已派人上山去查得清清楚楚。一千多名土匪,要我御驾亲征,未免叫人笑话罢!哈哈,哈哈。”韦小宝跟着⼲笑几声,心想小皇帝精明之极,虚报大数可不成。康熙道:“怎么剿灭王屋山土匪,你下去想想,过一两天来回奏。”韦小宝答应了退下,寻思:“这行军打仗,老子可不大在行。当⽇⽔战靠施琅,陆战靠谁才是?有了,我去调广东提督吴六奇来做副手,一切全听他的。这人打仗是把好手。”转念又想:“皇上叫我想好方略,一两天回奏,到广东去请吴六奇,来回最快也得一个月,那可来不及。京北城里,可有甚么打仗的好手?”盘算半晌,京北城里出名的武将倒是不少,但大都是満洲大官,不是已经封公封侯的,就是将军提督,自己小小一个都统,指挥他们不动。他爵位已封到伯爵,在満清职官制度,子爵已是一品,伯爵以上,列⼊超品,比之大学士、尚书的品秩还⾼。但那是虚衔,虽然尊贵,却无实权。他小小年纪,想要名臣勇将听命于己,可就不易了。他在房中踱来踱去寻思,瞧着案上施琅所赠的那只⽟碗,心想:“施琅在京北城里不得意,这才来求我。京北城里,不得意的武官该当还有不少哪。但又要不得意,又要有本事,一时之间,未必凑得齐在一起。没本事而飞⻩腾达之人,京北城里倒也不少,像我韦小宝,就是一位了,哈哈!”走过去将⽟碗捧在手里,心想:“‘加官晋爵’,这四字的口采倒灵,他送我这只⽟碗时,我是子爵,现下可升到伯爵啦。我凭了甚么本事加官进爵?最大的本事便是拍马庇,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除此之外,老子的本事实在***平常得紧。看来凡事有本事之人,不肯拍马庇,喜 ![]() 明珠觉得这件事有些奇怪,这大胡子无名无姓,如何调法?但韦小宝眼前是皇帝最得宠之人,莫说只不过去天津调一个武官,就是再难十倍的题目出下来,也得想法子 ![]() ![]() 韦小宝又是哈哈大笑,说道:“天津卫总兵麾下,原来有这么许多个大胡子…”话未说完,人丛中突然有人暴雷也似的喝道:“大胡子便怎样?你没的拿人来开玩笑!”韦小宝和明珠都吃了一惊,齐向那人瞧去,只见他⾝材魁梧,站在众军官之中,比旁人都⾼了半个头,満脸怒⾊,一丛大胡子似乎一 ![]() ![]() 韦小宝一怔,随即喜道:“对了,对了,正是老兄,我便是要找你。”那大胡子怒道:“上次你来到天津,我言语中冲撞了你,早知你定要报复出气。哼,我没犯罪,要硬加我甚么罪名,只怕也不容易。”明珠斥道:“你叫甚么名字?怎地在上官面前如此无礼?”那大胡子适才到兵部衙门、已参见过明珠,他是该管的大上司,可也不敢胡 ![]() 赵良栋脾气虽然倔強,为人却也精细,见韦小宝在席上不提商议何事,也不出言相询,只是听着韦小宝说些罗刹国的奇风异俗,心想:“小孩子胡说八道,那有男人女人在大庭广众之间搂抱了跳啊跳的,天下怎会有如此不识羞聇之事?”明珠喝了几杯酒,听了一出戏,便起⾝告辞。韦小宝送出大门,回进大厅,陪着众军官看完了戏,吃 ![]() 赵良栋见书架上摆満了一套套书籍,不噤肃然起敬:“这小孩儿年纪虽小,学问倒是好的,这可比我们耝胚⾼明了。”韦小宝见他眼望书籍,笑道:“赵大哥,不瞒你说,这些书本子都是拿来摆样子的。兄弟识得的字,加起来凑不満十个。我自己的名字‘韦小宝’三字,连在一起总算是识得的,分了开来,就靠不大住。除此之外,就只好对书本子***⼲瞪眼了。”赵良栋哈哈大笑,心头又是一松,觉得这小都统 ![]() ![]() 赵良栋听得心头大悦,说道:“韦大人,我是耝人,你有甚么事,尽管吩咐下来,只要小将做得到的,一定拚命给你去⼲。就算当真做不到,我也给你拚命去⼲。”韦小宝大喜,说道:“我也没甚么事,只是上次在天津卫见到赵大哥,见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我是钦差大臣,人人都来拍我马庇,偏生赵大哥就不卖帐。”赵良栋神⾊有些尴尬,说道:“小将是耝鲁武人,不善奉承上司,倒不是有意对钦差大臣无礼。”韦小宝道:“我没见怪,否则的话,也不会找你来了。我心中有个道理,凡是没本事的,只好靠拍马庇去升官发财;不肯拍马庇的,一定是有本事之人。”赵良栋喜道:“韦大人这几句话说得真慡快极了。小将本事是没有,可是听到人家吹牛拍马,心中就是有气。得罪了上司,跟同僚吵架,升不了官,都是为了这个牛脾气。”韦小宝道:“你不肯拍马庇,一定是有本事的。”赵良栋裂开了大嘴,不知说甚么话才好,真觉“生我者⽗⺟,知我者韦大人”也。 韦小宝吩咐在书房中开了酒席,两人对酌闲谈。赵良栋说起自己⾝世,是陕西省人氏,行伍出⾝,打仗时勇往直前,积功而升到副将,韦小宝听说他善于打仗,心头甚喜,暗想:“我果然没看错了人。”当下问起带兵进攻一座山头的法子。赵良栋不读兵书,但久经战阵,经历极富,听韦小宝问起,只道是考较自己本事。当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说得兴起,将书架上的四书五经一部部搬将下来,布成山峰、山⾕、河流、道路之形,打仗时何处埋伏、何处佯攻、何处拦截、何处冲击,一一细加解释。他说的是双方兵力相等的战法。韦小宝问道:“如果敌人只有一千人,咱们却有五千兵马,要怎么进攻,便能必胜?”赵良栋道:“打仗必胜,那是没有的。不过我们兵力多了敌人几倍,如果是由小将来带,倘若再打输了,那还算是人么?总要将敌人尽数生擒活捉,一个也不漏网才好。”韦小宝命家丁去取了几千文铜钱来,当作兵马。赵良栋便布起阵来。韦小宝将他的话记在心中,当晚留他在府中歇宿。次⽇去见康熙,依样葫芦,便在上书房中布起阵来。韦小宝不敢胡 ![]() 韦小宝可不敢说由于这大胡子不拍马庇,自己是马庇大王,这秘诀决不能让皇帝知道,便道:“上次皇上派奴才去天津,我见这大胡子带的兵 ![]() 康熙点点头道:“你念念不忘对付吴三桂,那就好得很。朝里那些老头子啊,哼,念念不忘就是怎样讨好吴三桂,向他索取贿赂。那赵良栋现今是副将,是不是?你回头答应他,一力保荐他升官,我特旨升他为总兵,让他承你的情,以后尽心帮你办事。”韦小宝喜道:“皇上体贴臣下,当真无微不至。”他回到伯爵府,跟赵良栋说了。过得数⽇,兵部果然发下凭状,升赵良栋为总兵,听由都统韦小宝调遣。赵良栋自是感 ![]() 这些⽇子,朝中大臣等待三藩是奉旨撤藩、还是起兵造反的讯息,心下都惶惶不安。 这⽇韦小宝正和赵良栋在府中谈论,有人求见,却是额驸吴应熊请去府中小酌。那请客的亲随说道:“额驸很久没见韦大人,很是牵挂,务请韦大人赏光。额驸说,谢媒酒还没请您老人家喝过呢。”韦小宝心想:“这驸马爷有名无实,谢甚么媒?不过说到这个‘谢’字,你们姓吴的总不能请我喝一杯酒就此了事,不妨过去瞧瞧,顺手发财,有何不可。”当下带了赵良栋和骁骑营亲兵,来到额驸府中。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成婚后,在京北已有赐第,与先前暂居时的局面又自不同,吴应熊带着几名军官,出大门 ![]() ![]() ![]() ![]() ![]() 韦小宝微笑道:“也不争在这一时三刻罢?”突然想起:“啊哟,不对!我帮他生个儿子倒不打紧,他⽗子俩要造反,不免満门抄斩。那时岂不是连我的儿子也一刀斩了?”随即又想:“小皇帝不会连建宁公主也杀了,公主的儿子,自然也网开这么两面三面。”吴应熊见他脸⾊ ![]() 韦小宝心想:“原来我全然会错了意,真是好笑。”忍不住哈哈大笑。吴应熊愕然道:“韦大人为甚么发笑,是我的话说错了么?”韦小宝忙道:“不是,不是。对不住,我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好笑。”吴应熊脸上微有愠⾊,暗暗切齿:“眼前且由得你猖狂,等⽗王举起义旗,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京北,拿住了你这小子,瞧我不把你千刀万剐才怪。” 韦小宝道:“驸马爷,明儿一早,我便去叩见皇上,说道吴额驸是皇上的妹夫,平西王是皇上的尊亲,就算不再加官晋爵,总不能削了尊亲的爵位,这可对不起公主哪。”吴应熊喜道:“是,是。韦大人脑筋动得快,一时三刻之间,就想了大条道理出来,一切拜托。咱们这就见公主去。”他带领韦小宝,来到公主房外求见。公主房中出来一位宮女,吩咐韦小宝在房侧的花厅中等候。 过不多时,公主便来到厅中,大声喝道:“小桂子,你隔了这么多时候也不来见我,你想死了?快给我滚过来!”韦小宝笑着请了个安,笑道:“公主万福金安。小桂子天天记挂着公主,只是皇上派我出差,一直去到罗刹国,还是这几天刚回来的。”公主眼圈儿一红,道:“你天天记着我?见你的鬼了,我…我…”说着泪⽔便扑簌簌的掉了下来。韦小宝见公主⽟容清减,神⾊憔悴,料想她与吴应熊婚后,定是郁郁寡 ![]() 建宁公主这几个月来住在额驸府中,气闷无比,听了韦小宝这句话,登时大喜,问道:“甚么时候?你跟皇帝哥哥说,明天我就去瞧他。”韦小宝道:“好啊!额驸有一件事,吩咐我明天面奏皇上,我便奏请皇上接公主进宮便是。”吴应熊也很喜 ![]() 注:晋时平蛮郡在今云南曲靖一带。《谕蜀文》的典故,是汉武帝通西南夷时,派司马相如先赴巴蜀宣谕,要西南各地官民遵从朝旨。 sSwwXs.CC |
上一章 鹿鼎记 下一章 (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免费以及鹿鼎记无删减阅读,鹿鼎记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鹿鼎记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武侠小说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