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无删减阅读
|
![]() |
|
三围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 书号:36699 时间:2017/7/30 字数:6123 |
上一章 第248章 公开反间 下一章 ( → ) | |
寒暄一番坐下来之后,宝鼎的情绪迅速恢复。 惊喜归惊喜,但能否留下荆轲并不是他说了算,而是由荆轲的意愿来决定,如果荆轲一定要走,一定要去刺秦,他也毫无办法。至于救援代北的事,更是充満变数,但此事一定要成功,否则如何 ![]() 由此宝鼎想到一个问题。历史上代北大地震之后,秦国是否予以援手?秦国救代北灾民,等于暗中帮助李牧巩固代北势力,这肯定会引起邯郸強烈的不満和对李牧忠诚的怀疑。赵国灭亡之前,王翦和李牧对峙,当时赵国的形势非常恶劣,赵王对李牧的依赖可想而知。历史上的反间计其实很简单,就是王翦和李牧阵前谈判,然后在邯郸散布谣言说李牧要投降,再经郭开等人在赵王耳边进谗,于是赵王就信以为真,把李牧杀了。仔细推敲,这个反间计太拙劣了,破绽百出,其背后肯定隐蔵着赵王不得不杀李牧的秘密,而秘密不外乎权力场上的⾎腥博弈。 假如秦国在代北大地震之后马上救助代北,那等于从这一刻开始就实施反间计了。如此深谋远虑的谋划,加上最后时刻的布局,赵王诛杀李牧的理由似乎更为充⾜一点。 宝鼎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十分正确,可能正好与湮灭在历史中的秘密相重合,因此对此计的信心大为增加。 荆轲详细说明了代北灾后的苦难,然后代表李牧向武烈侯求助。 李牧纯粹是走投无路,死马当活马医了,对求助并不抱什么希望。秦国一心要灭赵国,岂肯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试想做为盟国的齐燕楚三国都不愿救助,更不要说做为敌人的秦国了。 不过中原的武烈侯是个机会。武烈侯是被咸 ![]() ![]() ![]() 武烈侯拿到了中原,但中原是四战之地,一旦失去咸 ![]() ![]() ![]() 果然,李牧判断正确,武烈侯愿意伸以援手,但武烈侯的想法完全出乎李牧的预测,武烈侯竟然要公开援助代北,这可以说是惊天之喜,不过,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这背后隐蔵着什么样的 ![]() 武烈侯就是有气魄,当着荆轲的面,把公开援助的好处和由此带来的弊端一一告诉了荆轲。 “我毫不避讳地告诉你,我 不能和大将军私下 ![]() ![]() ![]() 荆轲迟疑不语。刚才武烈侯分析得很透彻,两国议和,秦国公开援助,这中间牵线搭桥的就是李牧,但邯郸怎么想?邯郸不会相信世上有这样的好事,如狼似虎的西秦什么时侯变成仁义之国了?这中间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李牧显然就是秘密的制造者,他肯定和西秦达成了某种秘密 ![]() ![]() 邯郸会怎么做?邯郸本意就是要放弃代北,并不在意代北的死活,所以邯郸的对策只有两个。其一是迅速与秦国议和,然后旧能扣押救援钱粮,并怀疑李牧的忠诚。其二是与秦国议和,但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和约的达成,最终置代北于死地,这样最后代北不得不放弃,而秦国也没有获得仁义之名,至于李牧的忠诚同样遭到怀疑。 还有一种可能是赵国不愿意议和,认为这是秦国灭赵之策。很简单,秦国以很少的钱粮救活了代北难民,那么接下来的烂摊子就是邯郸的事了。邯郸如果重建代北,国力支撑不住。如果任由代北自生自灭,代北人势必痛恨邯郸,他们会更加感 ![]() ![]() 这样一分析,通过两国议和,让邯郸来主办这件事,李牧和代北都落不到好下场。既然如此,倒不如由李牧来主办这件事,好歹代北可以度过危机。至于代北重建的事,现在也顾不上了,以后再说吧。 “如果绕开邯郸呢?”荆轲问道“武烈侯是否愿意继续遵从承诺?” 宝鼎苦笑“李牧绝无可能绕开邯郸,没有邯郸的同意,秦国也不可能无偿救助。我的建议是,李牧可以先行征得邯郸的同意,然后我们再谈。谈好后,李牧以武力为后盾,甩开邯郸,独自主办这件事。但后果我说得很清楚了,这会 ![]() 荆轲不再说话,站起来恭敬施礼,告辞而去。 武烈侯马上召集桓齮、司马锌、曝布、章邯商议此事。四个人都同意武烈侯的谋划。武烈侯连夜拟写奏章,急报咸 ![]() 武烈侯此刻正在殚精竭虑经略中原,而秦王政和各方势力则在咸 ![]() ![]() 武烈侯所奏之策,在其对手看来是⼲涉国政,但在其盟友看来是合理献计,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秦王政保持沉默。 华 ![]() 利用中原厚实的文化学术底蕴和西河、鬼⾕、法家、儒家等诸子学派的士子,打造中土文化学术圣地,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议上一致通过。大秦官学肯定是法家学术,这也毫无疑义。但在是否兼兴私学,是否倡导家百争鸣一事上争论 ![]() ![]() 就在形势一边倒的时侯,老太后又出来说话了,指责法家目光短浅,气量狭隘,自私自利,认为大秦是中土第一大国,将来还要统中一土,所以大秦君臣要具备长远目光,博大 ![]() 奉常卿、太仆卿都是楚系员官,也是这次反对“家百争鸣”的主要人物。老太后点名批评,严厉责斥。秦王政没想到还有这种收获,马上调换了两位上卿的官职,以自己的亲信代之。 秦王政拿到了两个重要的上卿位置,老太后又连番施庒,很多楚系大臣也改变了最初的立场,转而支持武烈侯的策议,秦王和中枢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在私学一事上设置障碍,于是“家百争鸣”成为国策,沧先在中原推行。 接着就是商讨兵事和财赋策略的调整,此事直接关系到各方的眼前利益,难度更大。 朝堂上随即陷⼊僵局。 这时候武烈侯一⽇之內连续上三奏,三奏都是关于攻赵之策,而策略的核心就是借助这次代北大地震实施反间计,诛杀李牧。 这个计策非常 ![]() ![]() 不管是不是与赵国议和,秦国此刻公开援助代北,救助代北难民,不仅仅可以赢得代北人的好感,更能博得仁义之美名,当然,这个美名最终要落在秦王政头上,秦王政哪有不乐意之理?秦王和秦国博得仁义美名,不但有助于稳定中原,也有助于未来的统一大战。 至于粮食,秦国储备富⾜。秦国先是拿下韩魏两国,接着又“敲诈”了楚国一笔,无偿援助代北一批粮食可以说是绰绰有余。这批粮食救活了代北灾民,事实上就是给邯郸套上了一个枷锁,邯郸不得不为此向代北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救助和恢复建设。秦国这个敌人都伸手相助,邯郸总不至于坐视不理吧?邯郸如果任由代北自生自灭,可以想像,赵王和邯郸必将失去民心,赵国即便有军队,也支撑不了多久。 最倒霉的就是李牧了。李牧的代北军都是代北人,他的 ![]() 不过咸 ![]() ![]() 还有大臣认为,为稳妥起见,还是不予理会为好,任由代北自生自灭。 这个意见马上被否决了。邯郸不救代北,李牧无奈之下,会把代北灾民引向河北。灾民无处安置,必然上场战,这支饿得两眼发绿的军队无论打太原,还是打中原,对秦国都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送点粮食,把代北人困在代地,秦国将由此获得难以估量的好处。 两天后,秦王政下令,全权授予武烈侯与李牧议和并救助代北的重任,尽最大努力赢得最好的战果。 武烈侯接到了秦王令书,荆轲也接到了李牧的回信。李牧告诉荆轲,他已经说服了赵王,赵王同意他与秦国议和,并向秦国求援。 荆轲第一时间拜会武烈侯,恳请武烈侯在和约达成之前,先给代北输送一批粮食和物药。 武烈侯当即答应,马上召集蓼园巨贾,请琴氏、乌氏、卓氏即刻组织商队,⽇夜向太原运送粮草。 卓氏本为赵人,进⼊蓼园后,因为武烈侯的恩赐,卓氏把家族财富逐步迁移到了南 ![]() ![]() ![]() 老卓文认为从中原到代北距离太远,虽然南 ![]() ![]() 如此一来,又要武烈侯出面与咸 ![]() ![]() ![]() 武烈侯不假思索地再次应承。 在别人看来武烈侯这是自找⿇烦,而且肯定要和咸 ![]() ![]() 蓼园巨贾敬仰武烈侯,荆轲对武烈侯的看法更是有了颠覆 ![]() ![]() 接下来的议和谈判和无偿救助谈判非常顺利,武烈侯大开方便之门,两天便草拟了和约,这让荆轲对武烈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甚至有一种错觉,感觉武烈侯似乎就是一位圣人。 然而,武烈侯的道德不论如何⾼尚,在救助代北一事上不论如何慷慨,都无法改变李牧目前的艰难处境。李牧公开与邯郸对抗,不惜一切代价救助代北,给邯郸背上了一个沉重的甚至⾜以导致亡国的大包袱。邯郸虽然在道义上无法指责李牧,但邯郸肯定要找个借口惩罚李牧,而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李牧未来的命运如何,荆轲心里有算,所以他在离开大梁之前,主动与武烈侯谈到了赵国的局势,希望能听到武烈侯对未来局势的预测。 “我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统中一土。”宝鼎并不隐瞒自己攻打赵国的想法,尤其在荆轲面前,他更是畅所 ![]() 荆轲是卫国人,而卫国几年前被魏国呑并了,魏王把卫国君主幽噤于河內野王城。魏国灭亡后,卫国君主又随魏王一起被押至咸 ![]() “历代先贤,尤其是儒家和法家,都是矢志追求大一统,其目的无非是解救万民于⽔火之中。” 宝鼎把大一统的意义和中土数百年的苦难做了一番阐述,试图以此来说服荆轲认同他的观点,为将来留下荆轲做准备。 “李牧可以挽救代北,但他救不了赵国。”宝鼎终于说出了荆轲最想知道的东西“在很多赵人的心里,甚至在很多东方权贵的眼里,李牧和赵国的命运休戚相关,李牧决定了赵国的未来,但我不这样认为,邯郸恐怕和我的想法差不多。李牧只是一个人,他不是神,他无法阻挡上天对赵国的惩罚。” 荆轲脸⾊微变,再也无法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南山子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宝鼎说出同样的话,但今天对他的刺 ![]() “此次代北获救,两国议和,都是因为有武烈侯的鼎力相助。”荆轲躬⾝拜谢,言辞间不胜感 ![]() 宝鼎摇摇手,犹豫了一下,还是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心里的愿望“我希望得到荆卿的回报。”言下之意,此次自己慷慨相助,一部分是看在荆轲的面子上。 荆轲甚为惶恐,躬⾝再拜“武烈侯的恩情,荆轲必以死相报。” 宝鼎再摇手,郑重说道“我希望荆卿能慎重考虑一下,到蓼园来帮我一统天下。” 荆轲吃惊地望着宝鼎,他已经预料到宝鼎所要的回报就是得到他的效忠,但万万没想到宝鼎如此急切,竟然当着南山子的面提出这个要求。这事实上就是通过南山子的嘴告诉李牧,武烈侯要荆轲,这是武烈侯唯一的要求。 荆轲苦笑无语。 南山子却是暗自叹息。武烈侯总算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李牧无法拒绝,相反,李牧非常愿意,毕竟此刻把荆轲放在武烈侯⾝边,不但可以保证双方的联系,还能保证代北的救助不会出现太大的变故。武烈侯越来越厉害了,就连要个人都堂堂正正,让对方心甘情愿。 sSWwXs.Cc |
上一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一章 (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猛子的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免费以及大秦帝国风云录无删减阅读,大秦帝国风云录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大秦帝国风云录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