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探秘红楼梦无删减阅读
|
![]() |
|
三围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作者:西岭雪 | 书号:39220 时间:2017/9/5 字数:5082 |
上一章 八、不闻菱歌听佛经——贾 下一章 ( → ) | |
贾府四![]() ![]() 第五回《贾宝⽟梦游太虚境》看到的册子中,关于惜舂的那一页,画着"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经独坐"。其判云: 堪破三舂景不长,缁⾐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而惜舂在全书中第一次开口说话是在第七回《送宮花贾琏戏熙凤》中—— "只见惜舂正同⽔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笑,见周瑞家的进来,惜舂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舂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舂命丫鬟⼊画来收了。" 这是全书中惜舂的第一句台词,竟然就是"明儿也剃了头作姑子去"。 接着,第二十二回"制灯谜"一段,写明惜舂的谜语: 前⾝⾊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 ![]() 庚辰本在此有双行夹批:"此惜舂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乞食,宁不悲夫!" 可见,惜舂出家为尼的结局无可质疑。但是,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家的,又为什么会落得个"缁⾐乞食"的惨状呢? 在⾼鹗的伪续中,惜舂的出家相当从容,不但仍住在大观园拢翠庵中,而且还有紫鹃做伏侍丫环,这显然与脂砚"缁⾐乞食"的批语相悖,故不⾜取。 然而这也让我们知道了,倘若家境尚好时,即使惜舂心冷意冷,一味倔強地要出家,就像探舂说的:"这是他的僻 ![]() 由此可知,惜舂的出家,应是在事败之后。 我的朋友佛学专家陈琛曾经写过一本《和尚——出家人的⽇常生活》,其中有整整一章讨论出家的程序,这里,只引用一小部分: "首先,出家人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比如为人子女的,出家前要得到⽗⺟的同意;⾝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为奴仆的要解除主仆契约;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如果信奉过其他宗教,要坚决破除,断绝一切来往等。总之,在出家前要摆脫尘世生活的一切拖累,所谓的'跳出红尘'。 "要出家的也得接受'健康检查'。患有恶疾的人被认为没有出家的资格。而佛教更加忌讳的是'⻩门'(阉人)。男 ![]() ![]() ![]() "要受戒的人还得向寺庙 ![]() ——可见,俗家人并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的,要经过相当缜密繁琐的手续。当然,托人情、有关系的除外,比如鲁智深杀了人,但通过走后门,还是蒙混过关了,也因此有了宝⽟为之赞叹不已的那段《山门》唱腔。 其实,这些关于出家的规矩和程序,在《红楼梦》中也有相当完整的体现,比如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月》中写到芳官、藕官、蕊官三人一段,就有很详细的描写: 一时候他⽗子二人等去了,方 ![]() 当下因八月十五⽇各庙內上供去,皆有各庙內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于十五⽇就留下⽔月庵的智通与地蔵庵的圆心住两⽇,至今⽇未回,听得此信,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因都向王夫人道:"咱们府上到底是善人家。因太太好善,所以感应得这些小姑娘们皆如此。虽说佛门轻易难⼊,也要知道佛法平等。我佛立愿,原是一切众生无论 ![]() ![]() ![]() 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先听彼等之语不肯听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过皆系小儿女,一时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今听这两个拐子的话大近情理;且近⽇家中多故,又有邢夫人遣人来知会,明⽇接 ![]() 两个姑子听了,念一声佛道:"善哉!善哉!若如此,可是你老人家 ![]() 这里一步步写得相当清楚:首先芳官等想出家,并不是可以抬脚就走的,须得征求⼲娘同意,⼲娘也不敢做主,便又来求王夫人,这就是前边说的第一条:"必须是一个能够自主的自由人","出家前要得到⽗⺟的同意;⾝为奴仆的要解除主仆契约";而后面说王夫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便是替她三人 ![]() 然而到了惜舂出家时,贾府还有能力替她 ![]() 但是,出家既然有那么多的限制与程序,惜舂作为犯官之女,遁⼊空门只怕没那么容易。不但没人替她 ![]() 或者说,贾府虽然被抄,但后来还是有翻⾝的机会的,历史上的曹家就是有过一小段中兴时期,且发还了部分财产,这样,贾府就有可能为惜舂 ![]() 又或者说,贾府虽败,然"百⾜之虫,死而不僵",曾经有过那么多家庙,认识那么多⾼僧名尼,这里有一两个念旧情的,帮助惜舂出家原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如果是那样,惜舂的⾝份就该跟她小时候的玩伴智能儿一样,还是可以活得 ![]() 陈琛《和尚》一书中关于"乞食"有一段术语解释: "佛教对僧人吃的饭分为三种,一是'受请食',即僧人受施主邀请,到施主家就食;二称'众僧食',即僧人在僧众共中同进食;三称'常乞食',即穿戴僧服,带着乞食的钵盂,到村落挨门挨户乞讨食物。在印度,在佛教创始初特别推崇乞食…但是,在国中,僧人只有在外出游方时才'化斋'(相当于乞食),而寺庙一般都自己有专门的厨房。" 由此可见,惜舂既然是托钵沿乞,可以猜想她不是在"有专门厨房"的寺庙长住,只能做游方僧,四处流浪。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有可能,惜舂的出家另有隐情,是不合法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她是在抄家时逃出来的,没有跟家人一起被关进狱神庙或别的地方,而是独自出走,做了尼姑。 这样,她就必须隐瞒⾝份,不能大大方方正正式式地出家;即使某庙住持或是出于报恩念旧,或是出于贪图小利,冒险帮她出了家,也不敢让她长期居留。因此她只能外出游方,四处"挂单"。 然而"挂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和尚》中关于"僧人的户口档案"也有诸多规定: "自唐朝以后,建寺、度僧及度僧人数都要得到府政的批准… "府政批准的'官度'有两种情况。一是每家寺院每年有一定的度僧名额,在这一限额內度僧算是合法的;二是皇帝在重大庆典及其他特殊情况下,恩赐某地区或某寺院可以度一定数量的人为僧,这称为'恩度'或'赐度'。恩赐度僧的记载在唐宋时代极为普遍。凡是官度的僧尼都要有府政发放的证明文件,这就是度牒。 "度牒的发放从唐宋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除了度牒,府政还有对僧人进行管理的僧籍制度。僧籍由祠部管理,每隔几年就要清查重造一次。僧籍的內容包括僧人的法名、俗姓、籍贯、所习经业、所在寺名、寺中定额的僧人人数等项。如果僧人⾝死或还俗,当天就要报送祠部,注销僧籍。 "后来,明代对僧籍的管理更加严格。不但天下寺院要上报僧籍,而且在国全范围內编造'周知录'。也就是由京师的僧录司将天下僧寺尼庵及所有的僧人一一辑录。在每位僧人的僧名之下,记录着他的年龄、姓名、出家的时间及度牒的字号。这本'周知录'编成之后,颁发给所有的寺院。这样,凡有游方僧人前来寺院'挂单',寺院就要查问这位僧人来自哪座寺庙,叫什么,多龄多大等,然后 ![]() 上述可见,出家的名额相当严格,纵使惜舂到处游方挂单,也必须有"度牒",但是她的"度牒"从何而来呢?可以肯定不是正常颁发的,只能是伪造,或者冒认。比如《⽔浒传》里,武松就冒认了一个僧人的度牒做护⾝符。 可能某庙中有个尼姑死了,或是还俗了,住持没有及时向官府报告,"注消僧籍",而是将度牒给了惜舂,但又不敢长期收留她,只是让她有了一个游方的⾝份,得以苟活逃生。 这个帮助她的人,可能是随意的一个僧尼,也可能是前八十回中出现过的人。而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妙⽟。 当初妙⽟来京,原是冲着"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的,这和惜舂判曲中的"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何其相像? 可以试想一下,倘若在抄家时,惜舂因年纪小而惧祸逃走,但又逃脫不出,妙⽟仗义相救,把自己的度牒给了她,让她冒充尼姑逃出贾府,躲过了⼊狱厄运,而妙⽟自己却因为失去了⾝份,而被官府变卖为娼。但惜舂也因名不正言不顺,虽然出了家,却没有安⾝庙宇,只能四处挂单,托钵乞食。 可叹世上到底没有净土,无论妙⽟也好,惜舂也好,终究都是" ![]() |
上一章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下一章 (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西岭雪的小说西岭雪探秘红楼梦免费以及西岭雪探秘红楼梦无删减阅读,西岭雪探秘红楼梦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西岭雪探秘红楼梦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