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黑血无删减阅读
|
![]() |
|
三围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红土黑血 作者:石钟山 | 书号:44160 时间:2017/11/21 字数:8563 |
上一章 第六回 卖女求生痛断肠 少女觅得新天地 下一章 ( → ) | |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长征前夕,参军的人源源不断,组成了新编8军团。第34师和减员较大的3军团也补充了战斗力。红军队伍不断扩大,各县男子已所剩无几。1933年,长岗乡407名青年中有320名参加了红军,只剩下了妇女和老人,瑞金县自⽑泽东第一次到那儿至1934年10月,有近5万人参加了红军,1933年到1934年的一年里,有2万多人参军,仅1934年5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有2000多人参军。这些参军人员中,大多数参加了长征,该县为⾰命牺牲的人达1.76万多人,还不包括被国民![]() 为了动员青年参军,他们想尽了种种办法,军属在商店购物可以享受5%的折扣,有时还免征税收。红军家属的土地有人代耕。如果战士在前线牺牲了,烈属可以得到抚恤金和免费劳力。向军属发了军属证和辉匾,烈士家属门前挂着用大红纸写的光荣榜,还有一些慰问品,包括最稀罕的盐以及火柴和大米… 于英走在于都郊外的山路上,9月的于都仍然很热, ![]() ![]() ![]() ![]() ![]() ![]() 于英自从参加了妇女工作,便把妇女委员会当成家了。她已经没有家了,她的老家在广昌,广昌保卫战失利后,广昌便落到敌人手中。于英的家就在广昌郊外那个大望村里。她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过大望村了,她7岁那年被⽗⺟卖到了于都郊区,给一个姓胡的土财主家当童养媳。她记得离开大望村那一年是个冬天,那一年冬天在她的记忆里特别的冷,于英家大小有7个孩子,她排行老三,大哥那年11岁,二哥9岁,她的下面还有4个弟弟妹妹,一张木板 ![]() ![]() ![]() 那天早饭,全家吃的是稻米糊糊,⺟亲破天荒地为于英盛了一大碗,弟弟妹妹们睁大眼睛羡慕地望着她。⽗⺟没有吃,⺟亲眼泪汪汪地一直望着于英,⽗亲则埋着头不停地昅着自卷的旱烟。两个哥哥似乎已对今天的⽇子有所察觉,他们不停地往于英碗里倒一点稻米糊糊。那天早晨,对于英来说是个难忘的早晨。 头天晚上,⺟亲特意把她拉到怀里,告诉她明天有个“亲戚”要来接她,让她去亲戚家串门,那里能吃上⼲饭。于英从小到大还没有走出过大望村,对外面的一切充満好奇和恐惧,她不知道大望村的外面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知能吃⼲饭的亲戚是个什么样子。她在新奇的想象中睡着了。半夜,她被妹妹的哭叫声惊醒了,她看到⺟亲没有去搂抱才一岁的妹妹,而是仍然搂着她,所以她才感到那么温暖和幸福。 ![]() ![]() 这一切小于英并不知道。 ⽗亲、⺟亲在凄惶中终于等来了来人,那是个40多岁的男人,留着山羊一样的胡子,对眼儿,于英从看到他第一眼起就不喜 ![]() ⽗亲喏喏地道:那是,那是。⺟亲走过来,把于英扯到一旁,蹲在她面前,泪眼盈盈地说:娃呀,以后到了人家要听话,自己照顾自己。于英不知⺟亲为什么要哭,⺟亲不是说让自己到“亲戚”家去吃⼲饭么,吃⼲饭还用哭么?⺟亲说不下去了,背过脸,肩膀一耸一耸地动着。 那个男人再次走过来,拉住于英的一只手冲⽗亲说:于老大,天不早了,我们还要赶路呢! ⽗亲说:那就走吧。 那个男人就牵着她的手走出了家门,她又看了看哥哥、弟弟、妹妹,他们坐在 ![]() 当她的手又一次被那个男人拉住的时候,⺟亲突然对那男人说:等一等。说完便用很快的速度脫掉了⾝上那件夹⾐,穿在了她的⾝上。⺟亲这时已是泪流満面了,⺟亲用颤抖的手给她系上了最后一个扣子,便一头扎进了屋里,直到走了很远之后,她回了几次头,再也没有看见⺟亲。她看见了⽗亲,⽗亲低着头在大口大口地昅烟,烟雾罩住了他的脸,还有门口挤在一起咬着自己手指新奇地看她远去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只有大哥喊了一声:大妹——那一刻,她突然有了离别的伤感和惆怅。她哭喊着要回去,那个男人却死死地拉住了她的手。 那一次,她不知一口气走了有多远,一直走到天黑,后来走不动了,那个男人就背着她走。他们在一个小客栈里住了夜一,她又累又困,一进客栈她就睡着了。不知为什么,她并没有梦见⽗亲⺟亲,也没有梦见哥哥、弟弟、妹妹,她一觉睡到天亮,要不是那个男人叫醒她,她还要睡下去。他们吃了点儿饭,又接着上路了,直到天黑,才走到那个男人的家。那个男人家有一排房子,房子里只有一个⻩脸女人 ![]() 那夜一,她一个人被扔到一间又空又大的房子里, ![]() ![]() ![]() 刚开始几天她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好,有吃有住的,可过了几天之后,那个⻩脸女人便开始支使她了,让她去端尿盆,烧火做饭,喂猪喂 ![]() ![]() ![]() ![]() 又过了两年之后,小于英才知道,这家姓胡,世代单传,有几十亩地,可就是没有个子女,胡地主是以买个女儿的名义把她买到家中的。看到于英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变得漂亮起来,后来胡地主改变了想法。于英更加提心吊胆的⽇子就随之而来。 胡地主40多岁了,仍没儿没女,他是想给自己买一个女儿,等女儿大了招个上门女婿,靠着自己几十亩山地,也能拴住他们的心,老了也便有了依靠。于英一天天长大了,少女的模样也就一天天显露出来了。胡地主年龄还不到50岁,他曾努力试图让⻩脸老婆能怀上个孩子,可几十年过来了,老婆的肚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胡地主在 ![]() ![]() 她知道自己家穷,⽗⺟养活不起他们7个孩子,就是找到家,家里也会再把她送回来的。她明⽩这一切之后,便不再想跑的事了,她认命了,只想把⽇子过下去。 在心情好的时候,她甚至会叫一声胡地主“爹”这时的胡地主显得很慈祥,两眼弯弯地笑着,下巴上的山羊胡也一抖抖地动。可她却从没叫过一声⻩脸婆“娘”那是因为⻩脸婆总不停地磨折她。⽩天的时候,胡地主到地里⼲活去了,家里只剩下她和⻩脸婆。她们也有很多的家务事要做,喂猪,喂 ![]() ![]() ![]() ![]() ⽇子到了她13岁那一年,她记得是自己来过初嘲没多久的一天晚上。她正在梦中, ![]() ![]() ![]() ![]() 从那以后,胡地主隔三差五的就会到她房间里,搂她,摸她。她不知道胡地主要⼲什么,她只是害怕。最后她吓得连⾐服也不敢脫了,每到晚上来临,她就那么拥着被子坐在 ![]() ![]() ![]() ![]() ![]() ![]() 晚上,胡地主对她的 ![]() ![]() 又一次出逃使她改变了死的打算。她是在一天夜里逃走的,胡地主把満嘴的口⽔留在她的脸上后走了,那时她才想到要逃走。她只带了两⾝换洗⾐服,在这个家属于她的东西也就是两⾝换洗⾐服。这次,和她第一次出逃不一样,那一次她是想回家,这次她想逃得越远越好。 她一口气跑到山里,一口气跑了两天两夜,她直到认为胡地主再也找不到她了,才停下脚步,站在山上。她远远地看见了山脚一处飘着炊烟的小村,便长长地吁了口气:只要有人她便死不了了。 意外地她在山上还发现了一个窝棚,她不知道这个窝棚是谁的,派什么用场,她把窝棚当成了家。觉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她想到了吃饭,她已经两天没有吃到东西了。她觉得自己快要饿死了,便趔趔趄趄地向小村走去。她想着,走进小村遇到第一个人就是她的救命恩人,她要向这个恩人讨口饭吃。她走到小村的时候,竟没有遇到一个人,她来到了村头第一户人家门前叫门,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一副山里人的打扮, ![]() 后来她知道婆婆家姓王,小伙子叫王铁,这一家只有他们娘俩。 那一次,于英就算认识了王铁娘俩。于英知道,这种靠讨饭的⽇子终归不是长远的办法,她便每天下山来到小村帮别人家⼲活,她不为别的,只求人家给她一顿饭吃。别人家有活她就去⼲,每天回山上时,她总是要到王铁娘俩家看一看,落一下脚。有时王铁便替她出去揽活。刚开始,她并没有对王铁娘俩说出自己起初的⾝份,后来,她看出王铁娘俩是好人,就说了自己的经历。王铁娘俩很是同情她,从那以后,王婆婆便不让她到山上去住了,让她搬到自己家来。于英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山里过着那种野人似的生活,终归也不是办法,就搬下来住到了王铁家,她认王婆婆为⼲妈。王铁家也不富裕,靠着王铁进山打柴,挑到城里去卖,维持着生活。直到这时,于英才知道自己已经逃到了于都附近。慢慢地,她的生活定安了下来。⽩天,她帮着王铁去山里砍柴,后来她才知道她在山里住的那个窝棚,是砍柴人盖的,遇到刮风下雨天,砍柴人要在那里休息。砍够一担柴,王铁便挑着去了于都城里。她送走王铁后,回到家便帮助王婆婆做家务,于英屋里屋外这么 ![]() ![]() ![]() 不知从哪一天起,王铁从于都一回来,就说于都大街上红军的事,那时红军队部已经开进了于都。王铁一提起红军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说红军如何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成士个个都那么喜气。于英和王婆婆总是新奇地听着。 不久,红军就来到了他们村,先是分了地主家的地,又分了房,王铁家也分到了二亩田地。王铁像换了个人,天天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后来又参加了村里的⾚卫队,拿着一杆红缨 ![]() 一天,王铁突然回来宣布:俺要参加红军。王婆婆愣了半晌,王铁说这话时先看的是于英,后来才望他娘。那时,村里参军已经不稀奇了,已经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王铁就这么决定参军了。 王铁参军走的那一天,于英一直把他送到于都。于英第一次感受到了离别的惆怅,这么多年来,她从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自从到了王婆婆家后,她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温暖。王婆婆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王铁也把她当成了妹妹。 这使她想起了自己7岁前生活过的那个家,想起了⽗⺟和哥哥。她走的那一天,是穿着二哥的夹袄离开家的。⽇子虽说辛劳,但却愉快、充实。只要她和王铁在一起时,浑⾝就有使不完的劲,她想笑也想喊。她从王铁的眼神里看到,王铁也是喜 ![]() 那天在于都街头,王铁把她领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突然握住了她的手,王铁就那么一直握着。她没动,任凭他握着。她感受到王铁那双大手那么温暖有力,这种感觉一直传到她的心里,此时,她真希望时光静止,这一瞬变成永恒。后来王铁就说:俺走了,娘就 ![]() ![]() 从此,于英的心里便揣了一个梦,她一看见穿军装的人就像又看到了王铁,便亲近了许多。后来村里许多青年都参军了,又有不妇少女走出家门参加了工作。 当时她也想出来工作,天天和那么多红军打 ![]() 有一天,她把要出去工作的想法对王婆婆说了。王婆婆自从王铁走后,话似乎比以前多了,没事就打听红军的消息,似乎知道了红军的消息也就知道了王铁的消息。于英一提出来工作,她満口答应,乐不可支地说:去吧,俺还不老,自己能照顾自己。想了想又说:在外面遇到你王铁哥,告诉他俺⾝体好,不用他记挂。 就这样,于英从小村王家坪来到了于都,报名参加了妇女会。她⽇思夜想着见一见王铁,可王铁自从参了军就再也没见过面。一个月前,王铁只捎回一个口信,说自己随队部已经到了瑞金。于英坚信,她离红军越近,就是离王铁越近。 于英出来工作两年了,她已是妇女会的老资格了。于英在出来工作的两年里明⽩了许多道理,她听过⽑泽东在于都给群众和⼲部讲的课,她甚至学会了写字。 她明⽩,要让穷人过好⽇子,就要打倒富人,建立一个没有庒迫、人人都平等的苏维埃。她每次回到王家坪王婆婆那里,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上一会儿她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包括那些大道理。王婆婆总是很有耐心地听着。这使她想起了儿子王铁,王铁一晃当兵也満两年了,前一段时间,有人捎信回来说:王铁已经是连长了。她一想到出息的儿子心里就充満了柔情。看着同样出息的⼲女儿,她心里说不出的⾼兴。她的幻想里不时地出现一幅温馨的画面:儿子骑马背 ![]() 于英一有时间就回到王家坪看望王婆婆,她永远忘不掉王婆婆对她的救命之恩,更因为王铁这一层关系,使于英和王婆婆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起来。 于英的心里对未来的世界充満了向往,⾰命胜利了,那时她才能和王铁团聚,到那时她会让王铁一直拉着她的手,然后为他生儿育女,过太平⽇子。她知道,要想⾰命胜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恨不能所有的青年都去参加红军,早⽇取得胜利,她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去参加扩红工作的。她不知道苦累,一村一户地跑着,给青年人讲大道理,讲参加红军的好处。她知道青年人的工作好做,难就难在那些做⽗⺟的⾝上,他们怕儿子参军打仗有什么意外,舍不得儿子参军。 这时的于英就很有耐心地做青年⽗⺟的工作,有时那青年⽗⺟不答应,她就赖在人家里不走,一边和人聊家常,一边帮人家⼲家务活,里里外外地忙活。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时间长了,青年的⺟亲喜 ![]() 也有做不通⽗⺟工作的时候,于英便做青年的工作。于英这时就把青年约到村头的山坡上,坐在树下,先讲穷人富人的道理,然后再讲自己的⾝世,以此打动青年。青年人似乎没心思听她讲那些大道理,从坐下开始便盯着于英的脸看,盯完脸又盯她的 ![]() ![]() |
上一章 红土黑血 下一章 (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石钟山的小说红土黑血免费以及红土黑血无删减阅读,红土黑血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红土黑血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综合其它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