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发华文集无删减阅读
|
![]() |
|
三围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柴发华文集 作者:柴发华 | 书号:6211 时间:2016/12/2 字数:4686 |
上一章 漫谈全椒的说好 下一章 ( → ) | |
(一) 我们常常站在历史的垛口,探出头来,深深地凝望着其中已落満尘埃的往事,轻轻地拭尽灰霾,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生活细节。它们有时就像过去儿童时代的歌谣,能够洗涤着我们⽇趋疲惫的心灵,并且会不断地 ![]() 翻开《全椒县志—风俗篇》(八八年版),我们可以读到如下文字:“民间房屋即将落成,亲友送庆贺礼,上梁选双⽇,在上午进行,堂屋中间的脊桁要留在最后上,由瓦、木工领班师傅分别在两头,将挂着红批的‘吉桁’系上去,由上梁师傅‘说好’”可见,“说好”属于民俗文化范畴,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对过去的人们祈愿和憧憬美好未来生活的理解和追忆。正如《诗经》里的“风”一样,生长在朴实而生动的民间,其艺术光芒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越来越清晰 ![]() (二) 溯本求源。沿着这条民俗的溪流逆⽔而行,我们惊奇地看到了它的上游两岸零星的散落着一些瓣花。“说好”起源于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心存敬畏,祈求神灵的庇护以及传达美好心愿的祝祷行为。那时的人们因为没有科学地认识自然,他们信仰神灵,并望渴与之 ![]() ![]() ![]() ![]() 能够广泛流传的应该是一些实用 ![]() 现存最早的上梁文是后魏温子升《阊阖门上梁祝文》云:“惟王建国,配彼太微。大君有命,⾼门启扉。良辰是简,枚卜无违。雕梁乃架,绮翼斯飞。八龙杳杳,九重巍巍。居宸纳祜,就⽇垂⾐。一人有庆,四海爰归”自宋以降,大批的名家也开始创作上梁文,如王安石的《景灵宮修盖英宗皇帝神御殿上梁文》,欧 ![]() 儿郞伟,抛梁东,舂晓千花绣画中。正对⽟山峰顶塔,一枝椽笔仰书空。 儿郞伟,抛梁西,秋晚楼台夕照低。听取乌⻳山客语,去年洪⽔決新堤。 儿郞伟,抛梁南,槐夏清 ![]() 儿郞伟,抛梁北,朔雪⼊簾深一尺。望中⽟作万屏风,箇是灵山人不识。 儿郞伟,抛梁上,一抛正拂银河浪。乘槎耐可摘星辰。骑凤翩然遍崑阆。 儿郞伟,抛梁下,今年万顷观多稼。相公⽇⽇只思归,要与邻翁同作社。 伏愿上梁之后,君亲尊显,家室燕宁。凡我后人,爱平泉之竹石,亦令來世,敬绿野之林园。 ![]() 然而,合卺文见诸文献的甚少。但是我们可以读到《诗经-召南-鹊巢》中“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这样描绘结婚时盛大场面的诗句和《诗经-邶风-⾕风》中“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对新婚者的贺词;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表现民间嫁娶之诗的《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渲染的氛围,这是“以眼前其花之 ![]() (三) 其实,时间是一位⾼明的魔术师,他引领着局限 ![]() ![]() ![]() 上梁“说好”这一古老的民俗,只有上了年纪的匠人才能清楚地记得这其中的美妙词句。我的岳⽗虽年近耄耋,但记忆尚清,言语条理较为明晰,他家祖传木匠手艺,在当地享有盛名。全椒的西南边陲及滁河两岸的农村至今还保存着他们年轻时精致的木制作品。那时,他和他的兄弟们常常走乡串户,还曾游历于含山的谢集以及和县的善厚等地。我曾多次讨教于他们,记录并整理出了蔵掖在历史深处的“说好”词。 【楔子】 鞭炮一放喜洋洋,恭喜房东造新房。 左边盖的是金银库,里头盛着千匹布。 右边盖的是⽟米仓,里头盛着万担粮。 当中盖的是客堂,佳宾贵客来四方。 神听术士语,木听匠人言。 从今往⽇后,大发万万年。 【熏梁】 三步两步走上墙,手提⽟壶来浇梁。 头杯酒来浇梁头,子子代代出诸侯。 二杯酒来浇梁尾,子子代代做官清如⽔。 三杯酒来浇梁 ![]() 【系梁】 大红丝带六尺长,系在龙头凤尾上。 系在龙头生太子,系在凤尾出娘娘。 上梁正逢⻩道⽇,竖柱巧遇紫微星。 大梁悬挂半虚空,头摇摆尾似青龙。 要问青龙哪里去?青龙要攀大梁上。 ⽟梁落在正中间,⽇生金来夜生银。 和合二仙扶⽟柱,张鲁两班上金梁。 发锤一擂响四方,诸亲六眷常来往。 【系宝】(糖果、花生类) 小小喜糖満箩筐,我在空中洒四方。 亲戚吃了常来往,中年吃了⾝安康 老年吃了孙満堂,小伢子吃了发福长。 岳⽗告诉我,上梁时很讲究规矩。首先要选定良辰吉⽇,一般不在农历三月。还要是在早晨,待太 ![]() ![]() 婚庆“说好”,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范,随意 ![]() 【说大厨好】⾝裹围 ![]() 【说客人好】诸亲六眷,各位坐好,茶⽔止渴,纸烟飘绕,摆酒上菜,马上就来。 【说上席好】喜酒尽壶烫,好菜办十样,老者多喝心 ![]() 【说家主好】朱纱门联红旺旺,福禄寿星在中堂。 【说新人好】迈进府门停步留,⾼挂明灯结彩球。上有喜鹊配成对,下有关公接绣球。小小条桌没多长,垛在新娘舂凳旁, ![]() 另外,从肥东梁园沿着滁河向东一直到全椒的古河、蔡集、濮集等地还演绎着这样的版本: 鞭炮一放响四方,诸亲朋友来送房。 一步二步朝前走,三步来到大门头。 来到门旁抬眼看,门头⾼挂⽟彩球。 四步来到宝华堂,看到华堂好排场。 左边又是金 ![]() ⽇落西山 ![]() 红漆桌子四方方,八方亲友来闹房。 我劝诸位莫要慌,喝杯香茶来送房。 大红盘盂四方方,两片苏糕放央中。 两个果盂当中摆,一对蜡烛分两旁。 我请新郞来捧上,诸亲送郞进洞房。 诸亲至友到洞房,看到洞房好漂亮。 左边又是箱和柜,右边又是柜和箱。 红漆桌子靠着墙,当中摆张象牙 ![]() 红绸被子绿罗帐,两头一对金凤凰。 洞房摆设说不尽,请到华堂看新娘。 今晚洞房已到点,亲戚朋友快闭眼。 我请诸位莫再慌, ![]() “说好”者极尽好言之能事,众人齐声配合“好”,喜庆的气氛顿时洋溢在隆重的婚礼场上。这不仅丰富了婚礼的內容和形式,也使现场的人们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传达了內心真挚的祝福。 (四) 在全椒,甚至是江淮之间的广阔地域,上梁“说好”和婚庆“说好”已经流播了很久,它们伴随着这里的人们度过了人生中两个重要的事件——置业和婚姻。这些形象而生动的语言经过“说好”者的加工、提炼和润⾊,愈发地通俗上口,便于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口传心授,推陈出新。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民间风俗文化,渐渐地形成了近代的“说好”各地“好”的內容多样⾊彩纷呈,却始终是劳动民人在表达真诚的心意,抒发祈福的愿望。岁月无声,虽然它们已经湮没在堆积着厚厚枯叶的时光院落里,但它们作为深厚的地方民俗文化应该有理由地重现天⽇。假如民俗“说好”能够被重新提及,能够被重新认识,或许会使我们更加地懂得家乡的乡土历史,懂得这个历史中的人们曾经也快乐而憧憬地生活过。我想,“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內容期待着我们去推开那扇久违的门。 sSwwXs.CC |
上一章 柴发华文集 下一章 (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柴发华的小说柴发华文集免费以及柴发华文集无删减阅读,柴发华文集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柴发华文集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短篇文学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