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无删减阅读
三围小说网
三围小说网 同人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竞技小说 短篇文学 历史小说 校园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好看的小说 架空小说 仙侠小说 科幻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玄幻小说 灵异小说 武侠小说
小说排行榜 女人如雾 母亲柔情 母亲舅妈 情卻宣怈 母爱往事 乱云飞渡 流氓儿子 彼岸山庄 我的婚姻 职业妇女 全本小说 热门小说
三围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唐第一公主  作者:罗青梅 书号:50247  时间:2020/6/7  字数:8035 
上一章   第159章    下一章 ( → )
  李旦申时末回府,裴英娘知道他忙着照顾李显, 肯定没吃饭, 让厨下现炖了一锅热清汤,滤去汤肥, 煮羊⾁花丝饺子给他吃。

  夜里还要吃饭,这会儿吃饺子正好。

  饺子煮好了送到正院, 有带鲜甜清汤的,也有捞出来拌蘸料的。主食简单, 配菜就丰富了,七八样甜酱小菜,雕成各种精巧形状, 摆盘精致, 码了整整一桌。另有一大盘油炸茶食,配了啂酪、杏酪。

  裴英娘帮李旦挽袖子, 看他慢慢吃完一碗汤饺,递一杯热茶到他手里。

  他吃饭的姿态很优雅, 速度倒是不慢。

  他问她:“你不吃?”

  裴英娘‮头摇‬,“我不饿。七兄好了?”

  “吃了药,过两天疹子就能消。”李旦低头喝茶。

  裴英娘嗯一声, 漫不经心问:“阿兄,太子送你的美姬,你蔵到哪里去了?”

  李旦猛地呛了一下,不停咳嗽,难得露出狼狈情态, 放下茶盅,“谁和你说的?”

  裴英娘冷哼一声,拧他的胳膊,拧半天没拧动,只拧到袍袖。

  官场上的人,拉拢别人时,总喜送美人示好。⾼官给低级别的官吏送,官吏讨好上官,也给上峰送,平级之间的互相送。

  送来送去,好像不送个美人出去,就很没面子似的。

  就不能换点新鲜花样吗?

  送珠宝,送宅子,送田地,直接送金铤也好呀!

  当年太宗李世民也喜给大臣们的后院塞美人,还好李治和武皇后没有这个爱好。

  李旦看裴英娘面上气得咬牙切齿,手上的动作却轻柔,忍不住笑,她生起气来也狠不下心拧疼他。

  这么好,这么乖。

  先等他好好吃顿饭,才来发脾气。

  他朝周围使了个眼⾊,使女们连忙撤走食案小几,放下⽔晶帘。

  帐幔外边静悄悄的,侍立的人都退下去了。

  李旦伸手把裴英娘抱进怀里,温热的沿着雪⽩的颈子印下一串热的吻,呼昅间蕴着淡淡的茶香,“别气了。人是太子送的,我当场回绝,东宮还是硬把人送来了,我没让她们跟进府,直接让桐奴带去东市处置。”

  带去东市…裴英娘啊一声,不可置信,“东市?”

  她问过阿禄和冯德,府里没有新收的女婢或是歌姬,以为李旦把美姬转赠给其他人或是送去哪里看管起来了,没想到他竟然直接让人把美姬拉到东市去!

  拉去东市,只有一种可能——送给客商。

  商人一年到头四处漂泊,很多人到一处市镇便置办一间宅子,养一名姬妾,既是为自己排忧解闷需要,也是为了和别人拉近距离——有姬妾照应內务,张罗酒宴,方便笼络当地贵人。

  假如李旦把美姬送给其他王孙公子,她们依旧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嫁给客商,就难说了,很多客商好几年没有音讯,商妇只好抛头露面养活自己。还有一些客商会把姬妾当成家奴一样转赠来转赠去,总之等到美姬们年老⾊衰,下场必定凄凉无比。

  以后就算还有人敢给李旦送美姬,那些美姬敢跟他回府吗?

  李旦并不觉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妥,对他这种出⾝优渥的天潢贵胄来说,几个美姬,和财宝珠⽟一样,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人命他尚且不放在心上,何况两个来历不明的婢女。

  “如果要你为这种事忧心,我未免太失职。”他菗出裴英娘发髻上的簪钗,一头青丝像弥漫的‮稠浓‬夜⾊一样,铺満迦陵频伽毡毯。

  他俯⾝哄她,贴着她粉嫰的面颊啄吻,“不生阿兄的气了,好不好?”

  裴英娘抿嘴笑了一下,不想让李旦太得意,可还是老实说:“好吧,这一次可以夸夸你,阿兄做得很好,以后也要这么有觉悟!”

  她出面解决美人,还是会有人前仆后继往王府送人,烦不胜烦,李旦直接拒绝最好不过,恶心不到她面前。

  她抓着他的胳膊,在他脸上飞快亲几下,“这是奖励。”

  乌发雪肤,仰躺在他怀里看他,乌溜溜的杏眼,生气

  她大概不知道,她这么一板一眼叮嘱他的时候,他心里有多喜。

  李旦的呼昅变得急促,滚烫的气息噴洒在她鬓边耳侧,挑开她的⾐襟,慢慢褪下襦裙。然后抱起她,大踏步走进东间,撒下帐,把她抵在堆叠起来的锦被上,几下扯掉自己⾝上的束缚。

  她微微颤栗了几下,想了想,没有抗拒,搂住他发烫的。她发觉李旦看起来古板严肃,其实私底下很不正经,比如特别喜⽩天对她动手动脚,当然夜里更要动手动脚…

  百子千孙榻微微晃动起来,锦帐低垂,鎏金挂钩剧烈震颤,卷草纹香囊花球像是在风中摇摆的蒲柳,随时要挣断丝绦,弹飞出去。

  裴英娘年纪小,先承受不住,不自觉呢喃着撒娇,“阿兄…”

  感觉⾝上的人僵了一下,耝得更厉害,动作也更強势。

  她有点后悔,早知道刚才应该和他一起吃饺子的,今天肯定吃不成晚饭了。

  最后确实没吃成,她醒来的时候都是亥时三刻了。

  房里点着灯,珠帘半卷,李旦没有睡,和往常一样靠坐在栏上看书。

  她在锦被底下翻了个⾝,发现⾝上⼲慡暖和,他帮她换了⾝里⾐。

  这一点也是李旦不正经的地方,喜亲手帮她穿⾐服…也喜脫。

  她蹭到李旦⾝上,抱住他,脸颊贴着他硬邦邦的膛,算了,原谅他好了,不正经的阿兄她也喜

  李旦抛开书卷,边一抹温柔満⾜的笑容,不管睡着之前发生什么,她每次醒来之后都喜挨着他撒一会儿娇,全然的信赖依恋。

  所以他每天醒了之后不想出去,总是要等她苏醒,看她糊糊着扑到自己怀里,逗她说会儿话。

  “让半夏去传饭?”他把她抱起来坐到自己怀里,和他相比,她实在是娇小,他随手一抓就能把她捧起来。

  她打了个哈欠,柔弱无骨,靠着李旦说:“太晚了。”

  深更半夜的叫起婢女伺候她吃饭,不说⿇不⿇烦,主要是难为情啊,厨下的人要问了,为什么这么晚才传饭?

  因为李旦不正经,喜⽩⽇宣

  “不晚。”李旦说,下走到外间,吩咐半夏去准备晚饭,回到內室,抱起慵懒娇软的裴英娘,帮她穿上半臂长裙,“先喝药羹,再吃饭。”

  确实得补一补,十几岁的小娘子,应付不来二十多岁、⾎气方刚的大男人。

  一刻钟后,裴英娘捧着琉璃碗喝药羹,眼珠骨碌碌转来转去。要不要也给李旦补一下?最好的进补时节已经过了,冬天炖点什么给他吃呢…

  李弘丧葬期间,他餐餐吃冷粥,现在能吃荤腥了,得给他吃点好的。

  就炖萝卜给他吃罢!

  赛人参,假燕窝,萝卜是好东西。

  想是这么想,第二天看到李旦又早出晚归,她没舍得真让他喝萝卜⽔,让厨下炖老鸭枸杞三七菌菇清汤给他喝,人参、燕窝之类的名贵补品一样都不放,只用⻩酒煨汤,加几把茶叶去燥。

  李显受了几天罪,很快康复,又开始活蹦跳,花天酒地。

  英王府长史上门拜谢,送了好些锦帛绸缎,裴英娘问过李旦,收下礼物,回赠几坛乾和葡萄酒。

  天气越来越冷,庭院里的绿意渐渐凋零,太湖石依旧拔,古树森森,碧池潋滟,岸边层峦叠嶂,假山环绕,萧疏冷峻。

  裴英娘在假山洞的小池子里养了几只小乌⻳。小池子通向外边的荷塘,半边在明,半边在暗,池边砌了个小巧的圆亭,没有置宝顶,四檐柱恰好和以假山山石支撑,像是天然形成的,颇具匠心。

  这天她坐在圆亭里,伏着栏杆看乌⻳打架,坐凳底下铺了软毡,山洞又⼲燥暖和,靠坐不觉得冷。怕她冻着,半夏把薰笼移到栏杆旁边,坐在小矮几上煮茶。

  小乌⻳做什么都慢呑呑的,打架也打得不慌不忙,老半天才伸出脑袋往外看一眼。

  裴英娘正看得有趣,抓了把饵料撒进池子里,冯德小跑进山洞,“娘子,圣人传召,郞君请娘子更⾐准备。”

  她匆匆进房梳洗换⾐,李旦一大早在西院和门客们议事,这时也回了正院,他只需要换一件八成新的锦袍就够了,坐在一边等她梳髻。

  李治一般不会传召李旦⼊宮,裴英娘蹙眉,仰起脸让琼娘把化开的梅花蝴蝶花钿贴在她眉心上,怎么今天把他们都叫去?

  天边云扯絮,雪花洋洋洒洒飘落,天寒地冻,长街泥泞,不好骑马,这个时节大多人选择乘车出行。

  卷棚车走到宮门前,换上人力牵挽⼊宮,快到光明门时,裴英娘听到公主府家仆说话的声音,掀开车帘往外看。

  雪已经停了,宮墙静静矗立在凛冽西风中,公主府和英王府的车驾就在他们前面。

  “今天阿⽗想小聚?”裴英娘回头问李旦。

  快到含凉殿了,李旦为她披上紫貂披风,拍拍她的发顶,“别担心,阿⽗前几⽇训斥过六兄,今天应该是为六兄设宴。”

  李显的病来得奇怪,李旦进宮求见武皇后,惊动了李治。

  问清前因,李治把李贤叫去含凉殿斥责了几句——不是为美姬的事,李治暗示过李贤,武皇后难以撼动,当前只能以退为进,静待时机,奈何李贤沉不住气。李治早就想责骂他。

  据说李贤当场痛哭流涕,懊悔不已,李治见他真心悔悟,没有多加苛责。

  李治在一⽇,太子的地位依旧稳固如山,这一点连武皇后也没法改变。

  李显、赵观音和李令月、薛绍客气寒暄,听到悉的说话声,抬起头,刚好看到李旦扶着裴英娘下车。

  內侍宮婢环伺左右,他非要亲自去搀裴英娘,把她抱下卷棚车后,还搂着她的背,低头帮她拢好披风,生怕她被风吹着。

  几人不约而同撇撇嘴,知道李旦格外心疼十七娘,但也用不着这么宝贝吧?

  养闺女也没这么讲究。

  裴英娘想和李令月说话,刚迈开步子,李旦拉住她,牵着她走,“雪天路滑,别摔了。”

  小时候她就穿不惯木屐,雨天、雪天的时候走起路来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踩得结结实实、小心翼翼的。

  那时候碰上雨雪天,两人一起到含凉殿问安,他走在前头,她跟在后面,追不上他的脚步,又委屈又着急,又怕摔跤,又不敢和他撒娇,闷头追赶,摔了也不吭声,爬起来拍拍手继续追。

  后来慢慢悉,他牵着她走,她的胆子就大多了,一边紧紧攥着他的手掌,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漫无边际和他说话,有时候还拉着他去太池畔摘荷花玩。

  反正有他照看着,不会让她摔倒。

  ⽟石阶下有层薄薄的积雪,木屐踩上去咯吱响。

  等裴英娘迈上台阶,李旦才放开她的手。

  兄弟妯娌彼此见礼,內侍笑嘻嘻上前,领着几人进殿。

  裴英娘低声问李令月,“阿姊没把胤郞带来?”

  薛崇胤胖乎乎软绵绵,李治很疼爱外孙,常常让李令月带他进宮。

  李令月说,“外面太冷了,怕把他冻出⽑病,啂娘在家看着他。”眼珠一转,扣住裴英娘的手,“我看你面⾊红润,气⾊一天比一天好,什么时候也生一个?”

  几人脫屐进殿,裴英娘失笑,没把李令月的玩笑话当回事,随口说,“还早呢!”

  另一边,李显也和李旦说起子嗣的事,“成亲快一年,该有喜信了吧?”

  薛绍竖起耳朵,不是他爱八卦,而是李令月和裴英娘感情好,他探听些消息,回去告诉李令月,李令月肯定很⾼兴。

  李旦眉头轻皱,眼帘微抬,看向裴英娘,她和李令月、赵观音走在一处,说说笑笑,俏丽明媚。

  近侍们簇拥左右,热情附和。

  这么快乐的小十七,在他眼里,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娘子,他舍不得让她这么早当⺟亲。

  他眼眉微弯,微微一笑,继续看着裴英娘,轻声说,“我才刚成婚,不着急。”话锋一转,冷冷道,“你先把你府上的事料理清楚,不该你心的,别多管。”

  李显低眉顺眼,委屈道:“⺟亲前几⽇训斥我,说我也是做⽗亲的人了,以后得有个做兄长的样子…我这是关心你…”

  ⺟亲训斥七兄?她不是从来不管儿子的么…

  李旦收回视线,若有所思。

  到了內殿,一人笑着上前,“七弟,八弟,都来了。”

  几人愣了一下。

  李贤头戴紫金冠,⾝着赭⾊掐金线锦绣圆领襕袍,笑容和煦,凤眼含情。

  几⽇不见,李贤⾝上的暴躁戾气仿佛随风而逝,又变成以前那个潇洒多情,风度翩翩的六王。

  李旦先拱拱手,和李贤见礼。

  薛绍、李显紧随其后。

  內殿设席案,众人厮见毕,先后⼊席,李治笑着说,“早起看到殿外落雪,就把你们都叫来了。”

  李令月和裴英娘对视一眼,起⾝坐到李治⾝旁,一个为李治斟酒,一个帮他盛汤。

  一顿家宴,众人各怀心思,吃得还算和乐。

  烫好的石榴酒送到宴桌上,酒是剔透的玫红⾊,最好的鸦忽也没办法比拟它的晶莹⽟润。

  李治笑着对李显和李旦说,“太子受小人挑拨,前些时⽇让你们受委屈了,我已经责罚过他,今天趁着你们兄弟都在,让太子给你们敬杯酒。”

  內侍倒好酒,李贤起⾝离席,走到李显和李旦的坐席前。

  李显诚惶诚恐,差点跳起来拒绝,下意识扭头去看李旦,李旦朝他摇‮头摇‬。

  他没敢动。

  李贤态度诚恳,“七弟,八弟,为兄不该胡猜忌,疏远自家兄弟,望两位弟弟看在以往的兄弟情分上,不计前嫌,原谅我这一遭。”

  李令月嗓子发庠,轻咳一声。

  薛绍眼观鼻,鼻观心,认认真真端详食案上的精致菜肴。

  赵观音捏紧手里的丝帕。

  裴英娘静默不语,看着李旦。

  李旦对她笑了一下,端起酒盅,“小事而已,六兄不必放在心上。”

  他一口饮尽杯中的石榴酒。

  李显连忙跟着举杯,一气喝完。

  兄弟几人尽释前嫌,大声说笑,气氛重新变得快起来。

  裴英娘低头吃醍醐饼,吃到一半,旁边端茶递酒的近侍悄悄扯她的⾐袖。

  她抬起头,李贤站在她面前,“十七娘,上次房家赏花宴,你选的茶花夺了花王,孤忘了恭贺你,特来向你赔罪。”

  到底是为什么赔罪,不必说出口,大家心知肚明就行。

  裴英娘欠⾝坐直,余光看到李治看着他们,笑了笑,说,“今⽇英娘⾝子不适,实在不能饮酒,殿下随意,英娘以茶代酒。”

  ⾝边近侍会意,斟了杯热茶送到她手上,她端起茶盅,浅啜一口。

  李贤面⾊不变,依然笑得温和。

  从这天起,李贤果然一改往⽇的进作风,既不和武皇后争锋相对,也不积极笼络群臣,每⽇⻳缩东宮,闷头编撰书目,和学士鸿儒们探讨学问。

  每隔三五天进宮探望李治和武皇后,风雨无缺,嘘寒问暖,孝顺至极。不管武皇后的态度有多冷淡,他始终殷勤恭敬。

  太子博学、仁孝的名声渐渐流传开来。

  东宮属臣们悄悄松口气,还是圣人有办法,痛骂一顿,竟然真的把太子骂醒了!

  太子消停了,李显重又活跃起来,呼朋引伴,天天在英王府举办斗比赛,他出手阔绰,贡献各种稀世罕见的宝贝当彩头,英王府俨然成了长安城最热闹的所在。

  李旦没有去凑热闹,先前示弱的目的已经达到,他现在天天待在家中,抱着怕冷的裴英娘一起猫冬。

  李贤几次亲自登门,请他继续执掌之前刊印书目的事,李旦没有应承。

  书坊的第一本诗集已经刻印好了。

  各大驿站庙宇的留诗,少说有万余首,裴英娘请儒学士等人品评出其中的上上品,再经过层层反复筛选,最终只选一百二十首刊印。

  选出优秀的诗作后,打听清楚诗人的姓名籍贯,去信问询。

  信是相王府的门客所写。

  李旦是皇子,见过太多名満天下的鸿儒大家,他的老师随便拎出一个,都是名震一方的杰出人士。

  能得到相王府的青眼相待,众人无不欣喜若狂。

  ⾝份低微的文人缺少门路,扬名之后出仕做官,能从王府博士、幕僚做起,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很⾼的起点,以后升迁很快。

  其中有数十人立刻回信,每人都是一封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赋,表明自己的动之情。更有十几人马上收拾包袱进京,想当面致谢,李旦和裴英娘已经接见过其中几位。

  当然也有清⾼傲物的,让别人帮忙传一句口信,态度敷衍。

  裴英娘没有在意,她的目的是影响文坛风向,又不是要重用那些文人——老实说,诗写得好,不一定代表诗人是可用之才。

  腊月中旬,阿福冒着严寒风雪,赶了几个月的路,回到相王府。

  裴英娘接到禀报,让他先去洗漱吃饭。

  庭院里笑声阵阵,冯德领着家仆们竖起⾼杆,杆子上系着长长的夹缬彩幡,彩幡风飞扬,飒飒响。

  快到年底了,按着风俗,长安家家户户竖杆扬幡,为家中的小郞君、小娘子祈福。

  裴英娘前天从公主府回来,不经意和李旦提起薛绍和李令月为薛崇胤竖杆立幡的事。

  她小时候很羡慕裴十郞和裴十二娘,因为裴家年年为他们俩挂彩幡。

  只有她什么都没有。

  这么多年过去,她还记得自己躲在回廊里仰头看院中彩幡,然后头也不回地逃到后院,刚巧碰上武皇后…

  她只是随口一提,都这么大了,侯服⽟食,娇生惯养,库房里金锭银块堆成山,什么都不缺,哪会稀罕一张彩幡。

  谁知这⽇一早刚醒,听到外面回廊里脚步纷杂。半夏和忍冬把一大捆赶制的夹缬、织金、印染彩幡搬到廊下,池边十几翠竹竹竿,都是为竖彩幡准备的。

  自然是李旦暗暗吩咐的,他容不得她有任何遗憾。

  裴英娘坐在薰笼上,腿间盖着百花锦被,一手托腮,隔着半卷的珠帘凝望庭中猎猎飞扬的彩幡。

  阿福蹑手蹑脚进房。

  裴英娘屏退使女,只留下半夏在旁边煮茶。

  阿福警惕地看一眼半夏。

  裴英娘蹙眉,让半夏也出去,“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她已经得知马氏的死讯,大理寺向她通报此事时,连带说了蔡净尘的噩耗。

  阿禄和府中其他人哭了一场,凑份子为蔡净尘办法事。

  裴英娘不动声⾊,当着外人的面掉眼泪,心里却笃定,蔡净尘绝对没有死。

  阿福走到茶炉前,拿起扇子扇风,用炉炭燃烧的声音作遮掩,一五一十说了蔡净尘改名换姓的事。

  他怕书信被人截去,不敢轻易透露实情,唯有亲口当面说出,才最为稳妥。

  忍耐几个月,他终于能说出真相。 SsWWxS.cc
上一章   大唐第一公主   下一章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罗青梅的小说大唐第一公主免费以及大唐第一公主无删减阅读,大唐第一公主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大唐第一公主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架空小说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