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干宝无删减阅读
|
![]() |
|
三围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搜神记/干宝 作者:干宝 | 书号:12669 时间:2017/4/18 字数:6633 |
上一章 卷五 下一章 ( → ) | |
蒋子文成神 【原文】 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挑挞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马,执⽩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 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颇有窃祠之者矣。文又下巫祝:“吾将大启佑孙氏,宜为我立祠;不尔,将使虫⼊人耳为灾。”俄而小虫如尘虻,⼊耳,皆死,医不能治。百姓愈恐。孙主未之信也。又下巫祝:“吾不祀我,将又以大火为灾。”是岁,火灾大发,一⽇数十处。火及公宮。议者以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宜有以抚之。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次弟子绪为长⽔校尉,皆加印绶。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自是灾厉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译文】 蒋子文,是广陵郡人。他喜 ![]() ![]() 这年夏天,瘟疫大流行,老百姓都暗自惊惧,有很多人偷偷地祭他。蒋子文又传言巫祝:“我将大大地保佑孙权,所以应该为我建立祠庙;不这样的话,我将让虫子钻进人的耳朵里捣蛋。”不多久,就有像飞蚁那样的小虫,一钻进人的耳朵里人就死,医生也没法治。老百姓更加恐慌了。孙权仍然没有相信他。他又传言巫祝说:“如果不祭我,我又要用大火让你们遭殃了。”这一年,火灾严重,一天就有几十个地方被烧掉,火势还蔓延到王宮。朝中议事的人认为鬼有了归宿的地方,就不会再制造灾难了,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安抚他。于是孙权便派了使者去封蒋子文为中都侯,封他的弟弟蒋子绪为长⽔校尉,都加赠印绶。并给他们建立庙宇。把钟山改称为蒋山,现在建康东北的蒋山就是这山。打这以后,灾难消失了,老百姓于是就隆重地供奉祭祀他。 蒋侯爱吴望子 【原文】 会稽鄮县东野有女子,姓吴,字望子,年十六,姿容可爱。其乡里有解鼓舞神者,要之,便往。缘塘行,半路,忽见一贵人,端正非常。贵人乘船, ![]() ![]() ![]() ![]() 【注释】 ①俨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译文】 会稽郡鄮县东郊,有一个女子,姓吴,字望子,十六岁,长得漂亮可爱。她的乡邻要去击鼓跳舞乐娱神,邀她一起去。他们沿着堤岸走,半路上忽然遇到一个贵人,相貌非常英俊。贵人乘船,有十多个划船的仆人,都穿戴得整齐端正。贵人叫人问望子:“要到哪里去?”望子一一回答了。贵人说:“我现在正要去那里,你可以上船一起去。”望子谢绝不敢上船。船忽然不见了。望子来到庙里拜神,看见刚才在船上的贵人,端庄地坐在庙里,就是蒋侯神像。蒋侯问望子:“怎么来晚了?”于是抛了两个橘子给她。蒋侯多次显形,于是和望子感情增长,十分相爱。望子心里想什么,就会从天而降什么。她曾经想吃鲤鱼,一对鲜鲤鱼就随她心愿出现了。望子神异的名声事迹,在附近地方到处流传,她很有灵验。一县的人都来侍奉她。过了三年,望子忽然起了外心,蒋侯神就和她断绝了往来。 蒋侯助杀虎 【原文】 陈郡谢⽟,为琅琊內史,在京城,所在虎暴,杀人甚众。有一人,以小船载年妇少,以大刀揷着船,挟暮来至逻所,将出语云:“此间顷来甚多草秽①,君载细小②,作此轻行,大为不易。可止逻宿也。”相问讯既毕,逻将适还去。其妇上岸,便为虎将去;其夫拔刀大唤, ![]() ![]() 【注释】 ①草秽:借指老虎。 ②细小:指家眷。 【译文】 陈郡人谢⽟,任琅琊郡內史,有一次他逗留在京城,那地方老虎横行,吃了很多人。有一个人,用小船装着年轻的 ![]() ![]() ![]() ![]() ![]() ![]() ![]() 丁姑渡江 【原文】 淮南全椒县有丁新妇者,本丹 ![]() 见形,着缥⾐,戴青盖,从一婢,至牛渚津,求渡。有两男子,共乘船捕鱼,仍呼求载。两男子笑共调弄之。言:“听我为妇,当相渡也。”丁妪曰:“谓汝是佳人,而无所知。汝是人,当使汝⼊泥死;是鬼,使汝⼊⽔。”便却⼊草中。 须臾,有一老翁,乘船,载苇。妪从索渡。翁曰:“船上无装,岂可露渡?恐不中载耳。”妪言无苦。翁因出苇半许,安处著船中,徐渡之。至南岸,临去,语翁曰:“吾是鬼神,非人也。自能得过,然宜使民间耝相闻知。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若翁速还去,必有所见,亦当有所得也。”翁曰:“恐燥 ![]() ![]() 【注释】 ①自经:上吊杀自。 【译文】 淮南郡全椒县有一个姓丁的媳妇,她本来是丹 ![]() 丁妇显形,穿着淡青⾊⾐服,戴着黑⾊头巾,带着一个婢女,来到牛渚渡口找船渡江。有两个男人,驾着一条船在捕鱼,丁妇就喊他们,请求乘他们的船过江。两个男人嬉笑着一齐戏调丁妇,说:“给我做老婆,我就渡你过江。”丁妇说:“你们是好人,竟然一点道理也不懂。你们是人,会让你们死在泥土里;是鬼,会让你们死在⽔中。”说完就退进草丛中去了。 一会儿,有一个老翁驾着船载着芦苇来了,丁妇上前要老翁帮她渡江。老翁说:“船上没有篷盖,怎么可以露天渡江?载你过河恐不合适。”丁妇说不要紧。老翁于是从船上卸下了一些芦苇,安置她们坐在船中,慢慢把她们渡到南岸。丁妇临别时对老翁说:“我是鬼神,不是凡人,自己能够渡江。只不过是应该让老百姓稍微听说我的事情。老人家深情厚意,卸下芦苇来渡我过江,我十分感 ![]() ![]() 赵公明府参佐 【原文】 散骑侍郞王佑疾困,与⺟辞诀,既而闻有通宾者,曰:“某郡,某里,某人,尝为别驾。”佑亦雅闻其姓字,有顷,奄然①来至,曰:“与卿士类有自然之分,又州里情,便款然。今年家国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至此仓卒,见卿有⾼门大屋,故来投,与卿相得,大不可言。”佑知其鬼神,曰:“不幸疾笃,死在旦夕,遭卿,以 ![]() ![]() 其明⽇,又来。佑曰:“卿许活吾,当卒恩否?”答曰:“大老子业已许卿,当复相欺耶!”见其从者数百人,皆长二尺许,乌⾐军服,⾚油为志。佑家击鼓祷祀,诸鬼闻鼓声,皆应节起舞,振袖飒飒有声。佑将为设酒食。辞曰:“不须。”因复起去。谓佑曰:“病在人体中,如火。当以⽔解之。”因取一杯⽔,发被灌之。又曰:“为卿留⾚笔十余枝,在荐下,可与人使簪之。出⼊辟恶灾,举事皆无恙。”因道曰:“王甲、李乙,吾皆与之。”遂执佑手与辞。 时佑得安眠,夜中忽觉,乃呼左右,令开被“神以⽔灌我,将大沾濡。”开被,而信有⽔在上被之下,下被之上,不浸,如露之在荷。量之,得三升七合。于是疾三分愈二。数⽇。大除。凡其所道当取者,皆死亡。唯王文英,半年后乃亡。所道与⾚笔人,皆经疾病及兵 ![]() 【注释】 ①奄然:忽然。 ②欷歔(xī xū):叹息声。 【译文】 散骑侍郞王佑病得没法治了,便与⺟亲诀别。过了一会儿,他听见有个通报客人姓名的人传话说:“客人是某某郡某某乡的某某人,曾做过别驾从事史。”王佑平时也曾听见过他的姓名。过了一会儿,那人忽然来临,对王佑说:“我与您都是读书人,当然有缘分;又与您同乡,感情就更为诚挚融洽了。今年家国有大事,出派了三位将军,分别到各地征集民间的人力和物资。我们一批十几个人,是赵公明的部下,仓促来到这里,看见您有⾼门大屋,所以来投奔您。和您结 ![]() ![]() ![]() 到明天,那人又来了。王佑说:“您答应让我活下去,真的会给我这样的恩惠吗?”那人回答说:“大老子已经答应了您,难道还会欺骗您?”只见他的随从几百个,都只有二尺左右长,穿着黑⾊的军装,用红⾊的油漆画上了标志。王佑家里击鼓祈祷,祭享他们。那些鬼听见鼓声,都随着它的节奏翩翩起舞,他们挥动着⾐袖,发出飒飒的声响。王佑想要给他们置办酒宴,那人拒绝说:“不必了。”便又起⾝要走,并对王佑说:“你的⽑病在⾝体中,热得像火一样,要用⽔来消除它。”接着他就拿了一杯⽔,掀开被褥浇在上面。又对王佑说:“给您留下红笔十几支,放在席子底下,可以送给人,让他们当作簪子用。这样,进进出出就能避过灾祸,做什么事都能顺顺当当。”接着他又说道:“王甲、李乙,我都与他们结 ![]() 当时王佑还能安然睡着,夜里忽然醒来,便招呼⾝边的人,让他们掀开被头说:“鬼神用⽔来浇我,我的被头都快 ![]() ![]() 张助斫李树 【原文】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 ![]() 有病目痛者,息 ![]()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 ①豚:猪。 【译文】 南顿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颗李子核,想带走。他回头看见一株空洞的桑树里面有泥土,就把李子核种下去,拿喝剩下的⽔浇灌它。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就互相转告这件怪事。 有一个人患眼痛病,在这株李树下休息,说:“李树神使我的眼病痊愈,拿一头猪来谢你。”眼睛痛这点小病,也就自己慢慢好了。正是一⽝吠形,众⽝吠声,人云亦云,说瞎子看见了东西,远近地方都轰动了,声势浩大。这株李树下常有成百上千的车马来祭祀,酒⾁很多。 隔了一年多,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种情景,吃惊地说:“这里哪有什么神呀,不过是我种的李树罢了。”于是他就把这株李树砍了。 临淄出新井 【原文】 王莽居摄,刘京上言:“齐郡临淄县亭长辛当,数梦人谓曰:‘吾,天使也。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出。’亭长起视亭中,因有新井。⼊地百尺。” 【译文】 王莽暂居皇帝之位处理政务,广饶侯刘京进奏说:“齐郡临淄县亭长辛当,几次梦见有个人对他说:‘我是天上的使者,上帝让我传旨,摄政皇帝应该做真皇帝。你如果不相信我,这亭屋中一定有口新井出现。’亭长起 ![]() |
上一章 搜神记/干宝 下一章 ( → ) |
三围小说网免费为朋友们提供作者干宝的小说搜神记/干宝免费以及搜神记/干宝无删减阅读,搜神记/干宝无删减阅读,想要阅读更多与搜神记/干宝无删减阅读类似及相关的优秀历史小说请持续收藏三围小说网 |